A Pragmatic Study of Dialogues in World War II Films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在不同的时期被不同地区的艺术家以不同的表述方式搬上了银幕。从二战打响到二十一世纪,在许多国家里,电影行业从来也没有中断过对二战类型影片的拍摄。美国的二战影片倾向于不同的角度挖掘二战这一历史题材:有的反映美国军人在战争中的丰功伟绩,以此来歌颂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鼓励有志青年奔赴战场;有的发掘人类对战争的深层次思考,从哲学的高度去揭示战争对人类文明和人性的摧残;有的旨在重现特殊历史时刻,呈现宏大的二战场面等。在战争类电影中,有残酷的战争场面,有各色人等在战争中行为心态的展示,有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有世态百象和人生的悲欢离合等。在战争电影中,人的情感和意志,尊严和灵魂都袒露无疑。因此,战争类电影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从语言学研究的角度,语用学和文体学近年来在文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成果颇丰,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小说、诗歌和戏剧,然而,利用语用学和文体学对电影文本这一特殊文学类型的研究还不多。用语用学和文体学的方法对电影文本进行文体分析和研究呵以深刻地解释和分析对话中体现的角色的语言风格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语用学中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原理,包括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指示语和指代,语用预设,语用模糊和会话原则来分析二战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以语用学理论为基础对电影中的人物对话进行语用文体分析可以揭示角色的潜在动机,对话中的隐含意义和角色的性格特点。   全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必要性、研究方法和框架结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目的-语用文体学原理分析二战电影中的人物对话。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回顾了电影对话的研究领域、语用学和文体学存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三章研究了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指示语和指代、预设、语用模糊和会话含义等的综合运用。第四章是人物对话的语用文体学分析,利用第三章的理论框架对二战电影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第五章是全文的结论,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发现,研究意义和不足,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本文通过对二战电影中人物对话的分析证明语用文体学不仅可以对电影文本的特征进行描述,还能为电影的欣赏和理解提供有效的方法,对语言教学、电影文本翻译等均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书面表达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听力和阅读能力相比,长期以来,书面表达能力的测量都被视为语言能力测量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关于书面表达测试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确
在上世纪80年代时,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校开始将批判性思维列入高等教育目标。然而,批判性思维在近几年才引起中国的关注。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高等学校英语专
《论语》的翻译自明清以来便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几乎被用世界上所有主要语言翻译过。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外之间的交流日趋甚密,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今天的时代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要有自己的一个坐标,因为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生命体,都有一个追寻独立艺术的欲望和历程。但现实的悖论是很多人没有找到自己的坐标,甚至对是否需要坐标都不甚了了。  韩绍光的工作室坐落在上海浦东新区,里面积攒了几年的作品悬挂着或依靠在墙角,在尽头是作画空间。他每天在这里度过他的时光,沉浸在绘画创作的日日功课里。谁也想不到在这样的金融中心地带还有这么一处艺术的殿堂,让人在热闹中安放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和批评家,以其学院小说与文学理论研究独步文坛。《美好的工作》是洛奇最富盛名的“学院小说三部曲”的收尾之作,无论在主题思想还是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