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简要回顾了抗菌剂的发展状况,较全面地介绍了无机抗菌剂在制备方法、抗菌性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讨论了无机抗菌技术的理论基础,针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液相离子交换法合成新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新工艺。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新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合成:以钠化改性蒙脱石为载体,采用液相离子交换法,选用正交试验考察溶液中铜离子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合成实验影响,确定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铜离子初始浓度应控制在0.05~0.10mol·L-1,以0.1mol·L-1为宜;pH值对合成试验中Cu2+存在状态及反应载体吸附状况都有直接影响,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以控制pH值,一般取自然pH值;合成反应时间以50~60min为好。 2)磁场作用下抗菌层状硅酸盐的合成:在上述最优合成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磁处理条件下抗菌层状硅酸盐合成。考察磁场强度、磁场作用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场处理能极大的缩短合成反应时间,所合成的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中铜含量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强而线性增加;而且磁化学合成的抗菌层状硅酸盐稳定性更好。 3)抗菌粉体的抗菌性能研究:分别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的抗菌粉体的抗菌性能和在水、空气中长时间浸泡以及经水洗涤后抗菌粉体的抗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含铜量0.9%抗菌粉体对细菌、霉菌就有一定杀灭抑制效果,含铜量达3%以上时,抗菌粉体对细菌杀灭率基本上在98%以上,对霉菌杀灭率达70%,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所合成的抗菌层状硅酸盐的缓释性、稳定性、抗菌持续性都很好。 4)抗菌粉体的性能测试与分析:采用XRD、SEM、IR等手段分析抗菌层状硅酸盐的合成机理,探讨抗菌层状硅酸盐的粉体结构与抗菌性能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蒙脱石与铜离子溶液的反应主要是铜离子与蒙脱石晶层间的离子交换反应,同时也有部分铜离子被吸附到颗粒表面;最优条件下以及磁处理所合成的抗菌层状硅酸盐微观结构无明显改变;合成的铜型抗菌层状硅酸盐具有很强的吸附固定作用和良好缓释铜离子的性能,铜型抗菌硅酸盐通过强烈的吸附性和固定作用以及与其所缓释抗菌铜离子的协同作用,因而表现出优良的抗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