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居民,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印第安人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平静地生活着。从欧洲殖民者踏上新大陆开始,白人和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就没有停止过,印第安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从此走上了争取平等与自由的艰难道路。鉴于国内至今没有对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印第安民族政策较为全面详尽的综合研究,对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自治政策分析更是屈指可数,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20世纪以来美国政府印第安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分四个阶段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政策进行细致的梳理和介绍,逐一分析不同的政策产生的背景、内容、实施过程、影响和评价,完整系统地总结100多年来的印第安民族政策,对60年代以来的美国十位总统执政时期所采取的印第安民族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美国政府制定印第安民族政策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除绪论和结语以外,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20世纪前美国政府印第安民族政策沿革回顾。从介绍印第安人的起源、文化、社会结构和语言以及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关系入手,从四个不同阶段对20世纪前美国政府印第安民族政策的演变进行历时分析。第二章,1900年至1928年美国政府实施土地分配制度和全面同化政策阶段。土地分配制度通过把印第安部落公有的土地按照配额分配给印第安个人,削弱了印第安文化中的集体观念,摧毁了印第安部落公有制,满足了白人对印第安人土地的需求。全面同化政策通过同化教育和授予印第安人公民权来推动对印第安人的同化。第三章,1928年到1945年美国政府对印第安人实施新政阶段。土地分配制度失败后,美国政府开始对印第安人实施新政,恢复和保护印第安民族的部落制度,鼓励印第安部落进行自治。但是由于新政的政策更多地还是遵循美国白人社会的制度体系,把部落政府和部落经济纳入了美国白人政治体制当中,没有考虑印第安人真正的需要和意愿,因此新政以失败而告终。第四章,1945年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终止政策和重新安置政策阶段。这一阶段美国政府的印第安民族政策重新回到同化的轨道上,通过终止联邦政府对印第安人的监管,使联邦政府从印第安事务中摆脱出来,把印第安人重新安置到城市居住,打破印第安传统的部落制度,从根本上同化印第安人,使其彻底地融入白人的主流社会。但是事实上这两项政策带来了更多的社会问题,同时产生了更多的社会负担和财政负担,这一切迫使联邦政府在60年代不得不放弃了终止政策和重新安置政策。第五章,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印第安民族白治政策时期。1968年3月6日,林登·约翰逊总统明确提出美国政府印第安民族政策的新目标,即印第安民族自治。从此,美国政府印第安民族政策重新调整为自治政策,联邦政府承认印第安部落的主权和自治权力,鼓励部落政府充分行使政府职能,制定自己部落的宪法,管理自己的部落事务。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继续承担托管职责,为印第安部落提供各种资助、福利和服务,有计划地帮助印第安人实现自给自足的复兴。民族自治政策在印第安民族的经济、政治、教育和民族发展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多民族国家,美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从最初的对抗发展到现在的各民族多元共处,其民族理论包括“盎格鲁遵从理论”、“熔炉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和“文化生成理论”。美国政府的印第安民族政策徘徊反复,时有变化,但美国政府处理印第安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始终以白人文化为主流文化,始终把对印第安人进行同化、实现国家的整合和维护政治一体作为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