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内容,对控制油气差异性分布以及油田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家岗油田W146地区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滩坝相储层,砂体厚度薄、渗透率低,油藏开发潜力大,但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发育情况复杂。为了满足油田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开展了滩坝相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详细描述并表征了储层平面、层内、层间非均质性,揭示了储层发育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储层综合评价,预测有利储层发育部位,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实施提供地质依据。论文首先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然后依据“旋回对比,分级控制”方法将储层划分为8个砂组,29个小层,共计64个单砂体。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沉积相研究结果进行了储层地质统计学反演,预测了储层砂体以及物性展布情况。在地震反演结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储层砂体与物性的空间展布、隔夹层以及渗透率非均质参数等方面描述并表征了储层平面、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并且分析了各级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不均一分布以及开发层系划分组合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及砂体的连通程度控制,提出断块滩坝砂体纵向上受控于沉积旋回,平面上受控于古地貌的观点。总结出研究区内存在的3种渗透率非均质模式,发现沉积环境的差异导致储层物性及砂体厚度发育差异是储层垂向上含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目的层段储层类型以及开发现状,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渗透率变异系数、有效厚度、净毛比、夹层密度以及泥质含量共计7个参数对研究区CX3上砂组主力小层进行储层模糊综合评价。并根据储层综合评价值REI将储层分为Ⅰ到Ⅳ级,其中Ⅱ级储层为研究区主力产层。在储层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层、构造情况进行有利储层预测。研究区有利储层在平面上分布于储层质量较好的Ⅰ、Ⅱ级储层中。以此为依据,预测了3个有利储层发育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