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对家庭经济不平等的影响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的基本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家庭经济不平等是影响人民生活不平衡和不充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有学者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需部分,但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负债视角研究家庭经济不平等。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影响我国社会的平衡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变,不平等问题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近年来,家庭部门的债务水平不断攀升。2015年,供给侧改革政策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和企业部门杠杆率增速明显放缓,家庭部门杠杆率却不断上升。因此,基于负债视角研究家庭经济不平等成为不可忽视的经济现象。然而,家庭面临的经济不平等(收入、财富和消费)之间本身具有紧密的联系,但在现有研究中,这几部分长期处于割裂的状态,已有的研究仅仅从某一方面进行考察。同时,大多文献的研究集中于信贷对经济水平的影响,如收入和消费,忽视了负债对家庭经济差距的影响,包括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和财富差距。当前,我国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从负债视角研究家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为新型发展国家提供有借鉴意义的政策参考。本文在文献梳理和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世界银行的国别数据、省级层面数据及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宏观和微观层面,重点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分析:其一,近三十年,世界各国经济不平等和私人部门信贷的变化趋势如何?宏观层面,私人部门信贷对各国财富不平等和收入不平等是否会产生影响?其二,当前中国家庭经济不平等和私人部门信贷的变化趋势如何?省级层面,中国家庭负债对收入不平等、消费不平等及财富不平等是否有显著性影响?其三,微观层面,家庭负债缘何影响经济不平等?对于以上问题的系统回答,构成了本文探究负债对家庭经济不平等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思路。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有以下发现:其一,私人部门信贷占比不断攀升。根据世界银行1960年到2018年全球118个国家的统计数据,世界各国平均私人信贷规模占GDP的比值由1960年的16.66%上升到2017年的87.29%,中国私人信贷占GDP的比重和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同时也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最高1%和最高10%群体的财富和收入所占比例逐步增加,而中间40%群体所占比例逐步下降,财富差距越来越大,并且高于收入不平等程度。在宏观层面,实证结果表明,负债显著扩大一国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其二,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家庭部门的平均拥有债务量不断增加,平均负债规模由2011年的2.71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5.95万元。从地区水平来看,中国家庭东部地区负债规模较大,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最快。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省级层面,负债不仅扩大了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同时扩大了家庭之间的消费差距。其三,微观层面,原因分析发现,家庭债务显著提升初始禀赋较高群体的收入,高收入群体易于获取信贷进行投资经营,低收入群体更多利用信贷进行消费,从而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的扩大。拥有负债和负债规模显著提高家庭的消费。分位数的回归结果表明,随着消费分位数的增加,家庭的消费水平逐步增加,进一步说明,负债对低消费家庭的消费影响较小,对高消费家庭的影响较大,进而拉大了家庭的消费差距。依据负债类型分类回归发现,住房负债抑制低财富家庭的消费水平,经营性负债显著促进高财富家庭的消费水平,而低财富家庭更多拥有的是刚性负债需求,高财富家庭投资性负债较多。因此,负债扩大了两个群体的消费差距。家庭拥有负债和负债规模显著增加财富积累水平。分位数的回归结果表明,负债对中高财富家庭有显著性的影响,进一步说明,负债对低财富家庭的影响较小,对高财富家庭作用较大,扩大了家庭的财富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重大国家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长江经济带战略是在国际国内两方面背景下提出的,是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体现,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示范蓝图,也是中国理顺经济体制机制的重要示范区,为统筹全国发展提供新的战略支撑。本文在新时代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
发展相变储能材料(PCM)是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关键科学难题在于形态不稳定性。木质材料独特的孔隙结构以及化学反应活性,作为相变储能材料封装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同时木质材料优异的兼容性,使功能化改良成为可能。因此,本文以天然木材为研究对象,制备了仿生多级孔隙结构的相变材料封装载体,综合分析了木质材料由于尺寸空间效应与界面效应对于不同分子量和官能团结构有机相变材料结晶行为的影响,探索了木质基定型相变
以丙烯酰胺、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和十烷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为原料,通过水溶液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种抗盐疏水缔合聚合物(HLMY)。通过表观黏度、荧光光谱、SEM和流变测试考察了HLMY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缔合性能以及盐和温度对HLMY缔合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HLMY的临界缔合质量分数约为0.30%~0.35%。盐的加入增强了拟空间网络结构,同时,HLMY分子在NaCl溶液中比在CaCl2溶液中聚集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仅意味着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老年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身体健康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虽然已经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仍活跃在劳动力市场中,他们通过自身的劳动收入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也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当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阻挡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已经或即将再次参与市场劳
我国股票市场历经了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我国股票市场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市场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交易制度不完善等。除此之外,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结构与欧美发达国家也存在显著差别。我国股票市场上活跃着大量个人投资者,而这部分投资者容易受到资金实力、信息获取力以及分析能力的限制,其交易并非完全建立在对基本面信息分析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受制于早期较低的绿色创新水平,在快速推进工业化及城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考虑到企业作为主要的环境治理载体及绿色创新主体,协同企业异质性环境治理及绿色创新行为,是新时期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受动态能力的影响,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实施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将表现出差异化的绿色创新行为。从已有的研究来看,鲜有学者从企业层面分析异质性环境治理对绿色创
城市绿色空间对于城市的生态安全保障、游憩服务供给、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关键意义。城市绿色空间的数量、面积、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由所有制制度和使用制度构成的土地制度对于城市绿色空间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采用多源数据和相关案例,对土地制度与城市绿色空间特征的形成与演变展开研究,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阐明了作用机制。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本文以国内外36个城
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 Ramat.)花型变异之丰富堪称世界观赏植物之最,然而其花型形成的遗传机理始终没有解析,限制了菊花花型的定向育种。菊花的花实际上是由外轮舌状花和内轮管状花构成的头状花序,其花瓣包括变形的舌状花和管状花。本项研究对北京林业大学菊花资源圃中收集的中国传统大菊、日本大菊、切花菊、露地小菊、野生菊和部分自育大菊新品种六种不同类型种质资源的花型相关性状
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安全、有效、长期保存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是有些生物材料液氮冻后的存活率和再生率低是限制该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在动物以及人体组织和细胞的超低温保存中发现,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导致一些材料冻存后存活率下降的原因之一,但是植物超低温保存中PCD的研究相对较少。从PCD信号分子及其作用的角度探索植物超低温保存损伤机制,不仅有助于拓展降低植物液氮冻存后死亡率的新
梅花(Prunus mume)是中国的传统名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为实现“南梅北移”,提升其抗寒性是梅花长期的育种目标。育种专家以真梅系梅花与杏杂交培育出了能够在“三北”地区安全越冬的杏梅品种,但是目前关于杏梅抗寒性较强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晰。因此,为了全面解析杏梅抗寒性较真梅强的原因,本研究以杏梅‘淡丰后’,真梅‘北京玉碟’和它们的杂交后代‘香瑞白’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低温胁迫下的耐受能力进行系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