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在我国可谓是人人皆知的文学典籍,其研究资料可谓是汗牛充栋,而其在海外也不乏研究者,即使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虽然有不小的语言障碍,也有不少学者在对《诗经》进行翻译、进行研究。可惜国内关于《诗经》在美国的传播研究状况的著述非常少,甚至不少人误以为《诗经》仅仅是我们的《诗经》,美国人对此几乎是一无所知的,这实在是天大的误会。本文即旨在介绍《诗经》在美国的传播状况,借助传播学的“五W”模式,从其传播、翻译、研究诸方面,来对美国的《诗经》传播状况进行梳理、探讨。希望可以略补国内在此方面研究的空缺。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绪论、结语和论文的三章主体部分。绪论:介绍我国目前对《诗经》在美国的传播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对《诗经》译本的研究,对国外学者发表的关于《诗经》的论文的介绍情况,对传播的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及研究价值等方面。第一章:“《诗经》在美国的传播”分为三节,第一节“《诗经》在美国的传播者”,介绍《诗经》在美国早期的传播者——传教士与《诗经》,以及美国学者和在美的华裔学者对《诗经》所进行的传播;第二节“《诗经》在美国的传播媒介”介绍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诗经》藏书情况,美国东方学会对《诗经》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学术期刊所刊登的有关《诗经》的论文概况;第三节“《诗经》在美国的反响”介绍《诗经》对美国诗人尤其是意象派诗人产生的影响。第二章:“《诗经》在美国的翻译”分为三节,第一节“《诗经》在美国的翻译概况”,介绍了包括美国诗人、美国学者以及在美的华人学者对《诗经》所进行的翻译;第二节“庞德所翻译的《诗经》”,分析、介绍了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对《诗经》所进行的创造性的翻译。第三节“《葵晔集》中的《诗经》翻译”介绍了在美的华人罗郁正、柳无忌对《诗经》所进行的翻译工作及其翻译理念。第三章:“《诗经》在美国的研究”分为五节,选取了五篇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进行具体的分析、介绍。包括麦克诺顿:《诗经》中的复合意象、王靖献的《诗经》研究对套语理论的应用、Mark Laurent Asselin:从汉赋中探寻鲁诗对《关雎》的解读、苏源熙:重章叠句与“和而不同”、宇文所安:文字的重复与人类的繁殖五个部分,分别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性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