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其自身条件的限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和被动的处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残疾人问题现已成为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关于残疾人的帮扶政策也越来越多,‘残疾人在生活、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获得了一定的实惠和保障。但是残疾人家庭儿童作为残疾人家庭的一员,往往被社会所忽视.。残疾人家庭儿童随着残疾人家庭成员生活在城市中,他们既是和普通儿童一样的社会成员,又生活在与普通儿童不一样的家庭环境中。残疾人因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把希望寄托于子女身上,因而对子女成抱有更为殷切的期望。但是同正常人相比,他们往往难以为子女提供更多的经济、文化乃至社会资本。在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家庭儿童的过程中,我们分析残疾人家庭儿童所面脑的诸多问题,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能力,提升学习能力,加强亲子关系,希望他们健康成长。介入是社会工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的一个阶段。在这个实现助人计划的重要环节,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巧协助服务对象达到服务计划目标。Ⅲ以往对于残疾疾人家庭儿童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等视角出发,针对残疾人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家庭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多以宏观视角分析残疾人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关系状况等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而从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家庭儿童的研究并不多。残疾人家庭儿童支持计划”研究根据社区残疾家庭的切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关于残疾家庭子女成长教育的活动内容,同时针对残疾人家庭的其他成员的需求开展相应的服务,提高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条件和促进亲子关系。笔者通过对井岗镇残疾人家庭儿童支持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进行深入思考,借助人格特质理论、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等,对社会工作介入残疾人家庭儿童服务展开研究。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的创新性、文献综述、研究目标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整个井岗镇残疾人家庭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服务对象需求调查与分析,活动行框架和活动开展的具体计划等。第三部分是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第四本文的重点,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残疾人家庭儿童。第五部分是对于全文的一个总结反思。本文将研究和项目结合起来,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社会工作的实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