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肱骨近端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治疗肱骨近端恶性肿瘤的方法是上1/4截肢术。随着新辅助化疗、影像诊断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保肢手术已成为治疗肱骨近端肿瘤的主流方法。如果肱骨近端肿瘤侵袭肩旋转袖,势必对肩旋转袖造成一定的损伤。对于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重建方法虽多,但对于肩旋转袖等软组织缺损,尚无理想的重建方法。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损伤可引起腱性部分的断裂,临床上常将断端缝合固定于结节间沟或喙突上以恢复其防止肱骨头上移和稳定肩关节的作用;那么能否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腱来重建肱骨近端肿瘤术后的肩旋转袖的缺损,就成为本课题想要解决的问题。
目的:对尸体标本的肩旋转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解剖,测量肱二头肌长头腱、肱骨头结节间沟与肱骨解剖颈的相关数据,寻找肱二头肌长头腱由止点截断后在肱骨头上重建的合适位置,通过模拟手术操作来探讨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腱进行肩旋转袖止点重建的适合方法。
方法:通过对6具尸体标本的12侧肩旋转袖及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解剖,测量肱二头肌长头腱由盂上结节至结节间沟近端及远端的距离、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直径、肱骨头大小结节间的距离及肱骨解剖颈的周长,对比上述数据,结合模拟手术操作,最终确定将肱二头肌长头腱的腱性部分缝合于肱骨头大小结节上,作为肩旋转袖的止点,再把肩旋转袖的各组成部分缝合于其上。
结果:
1)解剖学结果肱二头肌长头腱盂上结节止点至结节间沟近端之间的距离(d1)为(3.74±0.12)cm;肱二头肌长头腱盂上结节止点至结节间沟远端之间的距离(d2)为(6.83±0.50)cm;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直径(d3)为(0.96±0.07)cm;肱骨大小结节间的距离(d4)为(1.00±0.05)cm;肱骨解剖颈的周长(d5)为(12.53±0.86)cm。
2)模拟操作结果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肱骨头大小结节间的位置:重建结果表明,以肱二头肌长头腱由止点至结节间沟之间的腱性部分的长度,可以满足以“(?)”或“(?)”的形式缝合于肱骨头大小结节上,以重建肩旋转袖的止点。
肱二头肌长头腱的直径:重建结果表明,虽然其腱性部分直径(d3)为(0.96±0.07)cm,仍能满足肩旋转袖重建于其上。
结论:
通过相关数据测量及手术模拟操作发现,将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于肱骨头大小结节上具有可行性:再将肩旋转袖(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及肩胛下肌)重建于肱二头肌长头腱上也具有可行性。
本实验通过模拟肩旋转袖重建,阐明了在肱骨近端肿瘤保肢手术中可利用肱二头肌长头腱重建肩旋转袖止点,并找到了相对理想的重建位置,可为临床上开展相关重建手术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