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社会已逐步迈向物联网时代,而物联网是由一个个局域性传感网络组成,这些传感网络的功能就是实现对物品信息的自动识别。目前人们熟知的信息自动识别技术有条码、磁条以及RFID等,它们自身的一些缺陷——难以适应恶劣环境——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本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信息自动识别技术——金属标签,它弥补了当前自动识别技术的不足。本文通过对电磁无损检测理论的创新性应用,研究金属标签产生的空间电磁信息的特点,建立金属标签的电磁模型,从理论上实现对金属标签的识别。金属标签技术的原型是电磁无损检测,涡流无损检测(ECT)和交流场测量技术(ACFM)是电磁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方法,它们现已具有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这两种技术的数学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比,发现ECT的阻抗分析方法适宜于检测尺寸较大的表面缺陷,ACFM的场量分析法对小尺寸缺陷比较敏感。综合它们自身的特点以及本课题中金属符号小尺寸的实际情况,最终选用ACFM的场量分析法作为本文的核心,来建立金属符号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的主要内容包括边界条件的确定和波动方程的建立,本文通过Maxwell方程组推导出波动方程,根据电磁场的基本边界条件建立金属符号的边界条件,完成模型建立的第一步。第二步是求解波动方程,通过对波动方程求解方法的对比研究,选定傅里叶变换来实现数学模型的求解,得到空间电磁场的解析表达式。最后利用铜和低碳钢两种试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仿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