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从形态学、物候学、胚胎学、生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野外观测、石蜡切片、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两种具多态果实的早春短命植物异喙菊(Heteracia szovitsii fisch.et Mey.)和小疮菊(Garhadiolus papposus Boiss.et Buhse.)的生态生物学特性、繁育系统、大小孢子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实特性及其多态果实的生态适应策略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两种植物植株较矮小,根系浅,能利用早春积雪融水和降水,快速萌发、生长,整个生活期仅60~70天,可分为营养生长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期及以生殖生长为主的三个时期,生殖生长在整个生活史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夏季干热天气来临之前果实成熟,植株死亡,为典型的避旱型早春短命植物.(2)异喙菊花药壁的发育为双子叶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初级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次级造孢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为四面体型.雌蕊子房下位,两心皮合生成一室,基生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珠心细胞在四分体时期开始解体,珠被绒毡层为一层细胞;大孢子四分体为直线型,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珠孔受精,胚乳的发育为核型.(3)首次报道了两种植物均具有三种不同形态的果实.(4)异喙菊和小疱菊的生殖分配(RA)分别为52.83±2.95%和55.24±2.61%,且在不同年份和个体间波动不大.(5)两种植物同一果序上的三种果实在形状、颜色、大小、散布结构、果皮微形态及生态学行为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外围果和过渡果具有休眠性,可留在母株上几个月,聚集在果序上整体掉落,散布距离很近;中央果散布距离远,无休眠性,只要条件适宜可随时萌发.外围果和过渡果萌生的植株在生殖生长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大于中央果萌生的植株,但两者在物侯、含水量变化、生殖分配、结实特性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三种果实萌生的植株均能达到生殖成功.两种植物的果实多态性是对荒漠环境不可预测和时空异质性的适应,是一种"两头下注"的混合生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