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中的表达及预测意义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一种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起源于胎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各脏器,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已证实高龄(≥40岁),子痫前期病史及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肥胖(BMI≥35kg/m2),多胎妊娠等均为PE的高危因素[1]。鉴于PE起源于胎盘的病理生理特点,从孕妇血液中寻找胎盘来源的相关生化标志物是早期预测PE的重要突破口。本研究对孕早期(11±1~19±1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妊娠妇女的外周血中胎盘蛋白-13(PP13)与胎盘生长因子(PLGF)的表达进行分析,用ROC曲线分析PP13与PLGF预测PE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探讨其在子痫前期高危人群中对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意义。  目的:  通过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在妊娠早期外周静脉血中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含量的监测,依此来分析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对子痫前期高危患者预测的指导意义,为预防和治疗子痫前期病症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选取苏州市立医院本部2012年06月--2013年07月之间产科门诊具有子痫前期高危因素且自愿参与研究的孕妇218例,这些统计人员的妊娠期均在11±1周,统计的患者之间无特殊体质差异。  2.方法:对这批共218例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外周静脉血中胎盘蛋白13(PP13)与胎盘生长因子(PLGF)含量进行检测,孕妇预后的处理无临床统计差别。然后对以上218例孕妇进行随访,按照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的划分归为妊娠结局正常组、轻度PE组、重度PE组和早发型重度PE组,其中144例发生子痫前期,56例为正常妊娠,18例发生其他妊娠并发症予以排除。分别对这四组案例的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跟踪检测案例孕妇外周静脉血中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情况,比较分析不同程度子痫前期和妊娠结局正常案例的指标差异,讨论总结得出孕早期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对于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意义。  3.统计方法:各组病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身体情况经正态性检查,服从正常分布,且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使用SAS6.12统计学软件按照2*2析因设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通过对患者预测的效果做出评估。数值型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P13和PLGF的测值转换为MOM(中位数倍数),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孕早期PP13和PLGF血清指标的MOM值。用ROC曲线分析PP13与PLGF预测PE发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果:  1.妊娠早期,妊娠结局正常组的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的含量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其他三组患有不同程度 PE症状的案例其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的含量均要明显低于妊娠结局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孕早期血清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水平低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妊娠早期患有不同程度PE组随着妊娠孕周的增加,其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的含量是逐渐减小的,而正常妊娠的案例其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的含量是逐渐升高的。  3.胎盘蛋白13与胎盘生长因子对于在孕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都是比较高的,综合这两种指标的结果,其成功预测的概率在95%以上,以起到较好的早期预测高危人群发生子痫前期的作用。  结论:  1.子痫前期的发病会影响胎盘蛋白13的表达,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孕早期血清PP13显著降低,认为其可作为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标志物。  2.胎盘血管的生长是由胎盘生长因子调控的,而胎盘生长因子的浓度平衡的紊乱导致了内皮细胞机能障碍,从而导致了子痫前期的发生,因此有理论依据可以说明,子痫前期的发生可以在孕早期用胎盘生长因子的浓度来预测。  3.胎盘生长因子和胎盘蛋白13的变化对于早期预测子痫前期有一定的临床依据,临床研究证明,通过胎盘生长因子和胎盘蛋白13这两种指标能大大提高预测子痫前期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