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用于经营管理领域的思考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hjyi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高效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AdrianCadbury爵士甚至断言,“公司的失败都是由内部控制的失败引起的。”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指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控制要求的法律。此后,财政部陆续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数十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这些规范的发布,极大推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目前,大多数企业已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制定了专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初步建立起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内部控制并不是静态的,而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设计——执行——评价——改进),其中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评价,并对其进行研究,但这些研究基本集中于内部控制评价在审计监督领域中的应用,很少从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角度来研究内部控制评价。而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高效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探讨内部控制评价在经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认真研究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国内外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自己对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的理解,尝试探讨了我国企业如何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来为其经营管理服务,并提出了较为具体、可行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操作方法和步骤。 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概论”,在论文伊始对本文研究的对象——内部控制进行了概述。在资料阅读中,笔者发现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内部控制涵义的理解还比较混乱,常常出现将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制度混为一谈的现象,因此,在文章的开篇将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制度加以区分,明确本文所研究的内部控制的具体涵义,为论文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相关概念比较研究”,主要探讨了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不同领域中应用的涵义。通过比较研究,特别是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经营管理领域与审计监督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比较,严格界定了本文研究的范围,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经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第三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本问题研究”,本部分是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如何具体实施的基础。本部分首先分析了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原因。然后,结合文章前两部分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提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应用于经营管理领域的具体涵义,即“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指企业管理当局为及时、清楚掌握企业内部控制状况,提高内部控制质量,降低企业风险,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或者内部控制子系统(如:会计控制系统)、控制活动中的具体环节(如:货币资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出合理评价结果,形成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实施主体、频度、基本原则和要求等进行讨论。 第四部分“两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范围和关注点”,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之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两个层次是指: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评价和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本部分首先对企业为什么要实施两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进行了分析,阐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不能将两个层次割裂开来,要全面、清楚的认识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必须实施两层次评价的观点。紧接下来,文章分别就两个层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范围及关注点进行探讨。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第一层次是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评价,即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进行评价。“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五个构成要素,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笔者依据“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划分,分别阐述了评价各个控制要素的主要关注点。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第二层次是对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即对内部控制具体的控制环节进行评价。按照业务流程的划分,企业的内2部控制环节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生产、销售与收款、仓储与存货、投资、融资等。并依照以上的划分就各个控制环节主要评价关注点进行了说明。 第五部分“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与步骤”,是本文的第二个研究重点。本部分首先介绍了传统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方法——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新方法——控制自我评估(CSA)。并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指出了控制自我评估(CSA)的四大优点,说明我国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时应当借鉴和引进控制自我评估(CSA)中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即将传统内部审计与控制自我评估(CSA)相结合。本文最后尝试提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实施步骤,即“确定评价范围——选择引导人员——组成评价小组一召开研讨会——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实施整改措施”。 本文在学习和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融入了自己对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认识和理解,纵观全文,窃以为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略有特色: 1、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集中在审计监督领域中的应用,而对内部控制评价在经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关注较少。本文站在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角度,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作为一项有效推动企业内部管理的手段,尝试较为系统的探讨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经营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2、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范围的研究中,提出了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分为内部控制系统的整体评价和内部控制作业层级评价两个层次实施的观点。在多数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研究中,一部分研究者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界定为内部控制的各个作业层级,另一部分研究者将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界定为内部控制系统构成要素。笔者认为,无论是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评价,还是对内部控制作业层级的评价都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前者侧重于企业内部控制整体综合状况的反映,后者关注于内部控制的各具体关键点,都是企业经营管理所必须关注的。因此,在评价中不应将两者分割开来,否则企业将无法全面、清楚的认识自身内部控制状况。 3、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在借鉴国外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先进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将传统内部审计与控制自我评估(CSA)相结合来实施企业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具体步骤。 由于本人实践经验不足,以及学识有限,虽然经过认真的分析和思考,但其中难免有不够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帮助我进一步理解和研究内部控制及其评价。
其他文献
平衡计分卡是过去十几年中,国外兴起的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之一。它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价体系普遍只注重财务方面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的严重缺陷,主要通过财务方面、顾客方面、内部
城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是企业投资决策的基础,对项目成败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贵庄南侧A地块建设项目的承担单位为天津松江市政建设有限公司。为了满足该地域不断增强的
能源与劳动和资本一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经济系统的基本生产要素。能源的短缺,不论是总量的还是结构性的,都会直接和显著地影响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公司控制权问题不仅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成为公司发展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由此带来了控制权转移中目标公司价值效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