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审计报告格式统一、内容单调,其差异性只在审计意见中体现,信息含量、透明度、沟通价值远远不足,其沟通的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为了回应投资者、监管机构等对于高质量审计信息的需求,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等相继出台了新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Key Audit Matters,KAM)。为了顺应国际准则的变化和满足国内审计的需求,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广泛的听取各方意见后,于16年底拟定了12项新的审计准则。新的审计准则的实施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后果一直是利益相关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其中以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是否有明显变化较为突出。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各方学者对于新审计准则实施效果评估的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主要停留在对于新准则变更后的市场反应、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的变化等,并未深入的研究新准则要求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的文本内容对于审计费用和审计质量等的影响,并且各国学者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英法等不同国家的学者基于各自国家市场数据的结果尚有分歧。因此本文基于以下两点着手探究:一是KAM文本与新准则实施效果(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二是不同信息环境对于新准则实施效果(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影响。本文使用沪深主板中的数据结合基于实证研究的评估方法对于上述研究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估。评估结果表明KAM中的文本内容信息量越低,审计费用越高,同时与审计质量正相关;KAM的数量越多,审计费用越高,同时审计质量越高。对于信息环境差异对新准则实施效果影响的研究中,本文将信息环境好坏和准则是否实施作为交乘项,观测新标准下的不同信息环境上市公司的审计成本、质量的变化。评估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新审计准则实施达到了提高审计质量与信息含量的预期目标,而信息环境差的公司,对于新审计准则实施更为敏感,更动机去执行充足的审计程序,因此审计费用、审计质量的增加更为显著。根据以上的评估结果,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政策实施的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