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生产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国际分工的实践发展对理论创新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原有分工理论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过于严格的假设使其同实践相去甚远,尤其是对二战以来国际分工格局中出现的许多新现象无法做出较好的解释;(2)技术进步对国际分工格局的影响不断增强,终将演化成为决定未来国际分工新格局的主导要素,这使得原有分工理论中对技术进步的研究严重不足,系统地直接以技术进步为研究视角的分工理论更是缺乏;(3)分工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而原有分工理论大多采用的是静态的或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
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本论文从技术进步的角度,通过构建一个逻辑自洽的分析框架,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分工演进及新型国际分工格局—技术分工的形成等问题。首先,对原有分工理论进行综述并对分工的基础原理进行总结;然后,结合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因素凸显的特征,并考虑交易效率的现实性,构建了技术内生化的分工模型,以阐明劳动分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最后,将它应用于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技术分工,为我国参与新型国际分工提供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并针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主要的观点有:(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凸显出来的,而它最终发展成为决定国际分工格局的主导要素,既是一个缓慢的又是一个必然的演化结果;(2)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技术进步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必将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它日益成为对国际分工新现象进行理论研究的合理视角;(3)在新型的国际技术分工时代,由于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存量、技术进步转化率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他们所处的地位、所获取的收益、所面临的挑战亦大不相同,这种差异甚至面临进一步扩大化的风险,通过对国际分工本质和发展动向的把握,必将有利于我国以国际技术分工为平台,在搞好国内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