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推进,中国日益壮大的发展,汉语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有很多国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本地学校内设立中文课程以及国际汉语专业,以便学生了解和学习汉语,为此,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撰写了很多适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汉语水平的汉语学习教材。泰国作为“汉语热”的典型国家之一,多年来引进以及编写了很多国别化的汉语教材。这些教材根据小、初、高等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知识能力以及需求,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层次化的要求。在近义词的处理上,教材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因为语言表达的精细性要求,形成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近义词。近义词在理性意义以及附属意义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于汉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对近义词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以《体验汉语基础教程(泰语版)》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选取《体验汉语》(泰语版)第三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近义词,并且重点辨析其中有代表性意义的近义词组,为泰国中学生汉语习得者们搭建基础的近义词组库,在整理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研究发现泰国中学生汉语近义词的偏误。笔者共搜集了七十一对近义词,按词类相同与词类不同进行分类。首先,辨析词类相同的近义词,从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入手。在语义辨析方面,主要有因为理性意义差异而形成的近义词,例如:“欣赏”和“观赏”;因为附属意义差异而形成的近义词,例如:“教诲”和“教唆”。在语法方面,学生主要在一些近义词在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方面存在差异。其次,辨析词类不同的近义词主要差异体现在句法组合上。为了对泰国富丽中学学生近义词学习中的偏误问题有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笔者对泰国富丽中学的学生进行了近义词学习情况的纸质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学生学习汉语近义词的偏误从大类上分为四种,即语义偏误、句法偏误以及语用偏误,及泰语翻译偏误。因此,在此基础上,笔者尝试提出《体验汉语》(泰语版)第三册的近义词教学设计,旨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国别化的汉语近义词教学,增添汉语国际教育中近义词教学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