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方式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ewei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期选择(intertemporal choice)是指人们对发生在不同时间点的得失进行权衡进而做出各种判断和选择(Frederick, Loewenstein, & O’donoghue,200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面对跨期决策,小到个体的储蓄、健康与工作,大到国家的教育投资、环境保护等,都涉及到跨期决策问题。深入地调查研究跨期选择有助于人们做出更加理性、科学的判断和决策。近年来,随着心理学、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研究者对跨期选择的计算模型、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针对跨期选择的未来研究趋势,Peters(2011)提出应该从特质性和状态性角度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从特质性角度出发,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冲动性、自我控制、预期想象、时问感知等会影响到人们的跨期选择。然而,还没有研究探究人们在追求目标时的调控方式定向(regulatory mode orientation)会对跨期选择产生什么样影响。本研究采用行为测量,任务态fMRI和静息态fMRI技术,通过三个研究深入地考察了两种调控方式定向(评估和行动,assessment and locomotion)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研究一采用行为测量的方法研究了调控方式定向对跨期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评估定向得分和延迟折扣呈负相关,而行动定向得分和延迟折扣呈正相关,评估者比行动者表现出更小的延迟折扣率。这些结果表明个体在长久生活中所形成的调控方式定向能够预测延迟折扣的大小。然而,研究一中并没有发现调控方式影响跨期选择的内在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二使用任务态fMRI的方法来考察调控方式对跨期选择影响的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内侧前额叶(mPFC)对主观价值的表征能力跟评估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行动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的中介分析发现mPFC的价值表征能力在调控方式与跨期选择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脑成像的结果表明mPFC的主观价值表征能力在调控方式影响跨期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研究三中,我们使用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方法来研究调控方式定向对延迟折扣的影响。脑成像结果发现:左侧背外侧前额叶(d1PFC)和内侧前额叶(mPFC)之间的功能连接与评估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行动得分呈显著的正向关。进一步的中介分析表明d1PFC和mPFC之间的功能连接在调控方式与跨期选择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d1PFC对mPFC的调节能力可能是调控方式影响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综合而言,研究发现:(1)两种不同的调控方式定向会对跨期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高评估定向者更加偏好延迟奖赏,折扣率较低;而高行动定向者更加偏好立即奖赏,折扣率较大。(2)mPFC的主观价值表征能力在调控方式对跨期选择的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的功能连接分析发现d1PFC-mPFC的功能连接是调控方式影响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本研究从调控方式这一特质性因素出发,系统的考察了调控方式影响跨期选择的认知神经机制,不仅拓展了跨期选择的研究领域,也为跨期选择的干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伴随经济转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知识作为资本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在21世纪初的中国,关于知识的这
综合社会学科是一门包含人文社会众多学科领域内容,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综合人文社会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本
专业自主作为衡量某一职业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其发展及实现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专业化的水平和进程。教师这一职业自20世纪60年代被认定为专业以来,教师专业化运动成为世界许多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市场化背景下,高校办学形式从单一按国家计划和政策指令办学逐渐步入到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大学自主办学的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