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ang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电聚吡咯(PPy)由于其导电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环境和热稳定性优良、合成方法简单等特性,普遍应用在储能设备(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吸附材料、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各种生物医学器件、生物材料、防腐剂涂层等领域。通常,电化学和使用化学氧化剂是制备聚吡咯最主要的方法。虽然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但是在实际的合成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是电化学制备效率太低,且容易产生低分子量的聚合物;化学法制备聚吡咯的产率和电导率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其他材料复合也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些不足,对聚吡咯合成方法的改进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本论文一方面研究改进和开发制备聚吡咯的新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合理的设计合成路线制备聚吡咯复合材料。全文以聚吡咯的合成为研究主线,通过使用不同的氧化剂,制备出形貌各异且性能优良的聚吡咯及其复合材料,并根据不同的形貌研究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一、以γ射线辐射空气饱和的酸性水溶液产生的·OH和H202为引发剂引发溶解的吡咯(Py)单体聚合,制备单分散聚吡咯纳米粒子。制备的PPy纳米粒子显示出显著的NIR(808 nm)光热转化效率(40.1%)。MTT测定和荧光染色测定表明,PPy纳米粒子本身的生物毒性很低。体外和体内细胞实验表明,制备的PPy纳米粒子表现出足够强的NIR光热效应,能够有效地消融肿瘤细胞。本工作提供了一种绿色和方便的PPy纳米粒子的合成路径,具有成为高效癌症治疗光热剂的潜在可能性。二、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在通过乳液聚合合成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的模板上原位合成PPy壳层,随后将PS模板刻蚀掉,从而制备单分散的树莓型中空结构聚吡咯微球(H-PPy)。当用NIR激光(808 nm)照射H-PPy微球水分散液时,体系显示出显著的光热转化效应,并且还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喜树碱(CPT)可以通过简单的分散-渗透方法负载到H-PPy微球的中空腔内,其负载效率为0.14 mg/(mg H-PPy)。MTT测定和和荧光染色测定表明,纯H-PPy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在H-PPy微球中负载的CPT可以在NIR激光照射下实现显著的、可控的释放,并且H-PPy的光热消融效应和负载的CPT的化学消融效应达到了协同杀死HeLa细胞的效果。药物负载能力强、NIR光热效率高以及合成过程简便,使得树莓型中空H-PPy微球可望成为有效的癌症治疗剂并得到应用。三、以GO为引发剂,在异丙醇水溶液(10%)中,实现GO和Py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合成rGO/PPy复合凝胶。在反应过程中,Py单体充当GO还原的还原剂,GO充当吡咯聚合的氧化剂。复合凝胶的形成,归因于亲水的GO还原成疏水的rGO所造成的亲-疏水性转变形成的自组装,以及PPy和rGO之间的π-π强相互作用。rGO/PPy复合凝胶表现出比电容高、倍率性能好和循环稳定性出色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制备的水凝胶材料可用于超级电容器,并为制备聚吡咯复合凝胶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四、以KMnO4氧化MnCO3,得到yolk-shell型MnO2为模板和引发剂制备了 yolk-shell型MnO2@PPy复合微球。不仅聚吡咯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而且这种独特的yolk-shell型结构还可以有效地缓和体积膨胀-收缩所造成的内应力,保护电极免受高速充放电过程中的物理损坏。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yolk-shell 型 MnO2@PPy 复合微球具有比电容高、倍率性能好和循环稳定性出色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该方法制备的电极材料为制备结构稳定性,循环稳定性的超级电容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了区位商作为测定指标,但与传统的区位商指标不同的是。作者分别选用了两个指标值——经济总量和消费量计算区位商值(Q值和Q’值)。随后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了湖北省主要
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德性与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指出幸福是灵魂的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这一思想的实践理路将"善"作为德性幸福思想的
本文通过对茄子的连续性浸种与间歇性浸种;高温烫种与常温烫种的试验对比。认为间歇性浸种可促进茄子提早发芽,缩短催芽时间;高温烫种对茄子的提早发芽也起一定作用。
我国临床人体试验知情同意实施状况不平衡,监督体系缺失。针对需要,尝试提出我国临床人体试验知情同意监督体系的基本架构,对于促进我国医学伦理审查制度的完善,保证受试者权
含能材料(EMs),包括炸药、推进剂和烟火剂等,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等各个领域。因此,含能材料的基础研究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国防工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
国内外现有文献提出了很多影响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推动因素,本文在从区域的角度对竞争优势的概念和优势转化的阶段做出了界定的基础之上,实证检验了这些推动因素与我国区
以亚运会男子冠亚军决赛的8场比赛作为考察对象,对比赛中主要使用的技术(推踢、前横踢、后横踢、双飞、后踢、下劈、旋踢、旋风踢等)、击头和击腹的得分、以及直接攻击和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