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实时三平面斑点追踪技术(Real-time Three-plane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RT-3P STI)测量风湿性二尖瓣狭窄(Rheumatic Mitral Stenosis, RMS)患者换瓣前后左室整体及局部心肌纵向应变值,评估患者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评估手术疗效。[资料与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并接受金属瓣置换术患者为实验组(手术前为A组,手术后为B组):共30例,其中包括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5.434±12.47)岁,伴或者不伴有心房颤动(Arterial Fibrillation, AF)。正常对照组(C组):共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2.70±8.99)岁,于我院行健康体检并自愿入组者,已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肾功能异常、肾衰竭、COPD及呼吸衰竭等。所有患者在纳入实验前均知情并同意入组。排除标准:1)严重的风心联合瓣膜病,需要同时换主动脉瓣者;2)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扩张性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糖尿病、严重的心功能衰竭等心脏疾病;3)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需要二尖瓣置换者;4)合并严重的肝肺肾脏疾病影响手术预后者;5)三平面图像质量差,无法进一步分析者。所有受试者均行二尖瓣金属瓣置换术,均在术前1-3天及术后1个月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测量,采集并存储心脏二维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静态图,心尖四腔、心尖两腔动态图,及实时三平面心尖四腔、两腔及三腔心切面动态图。正常对照组也同时采集相应图像。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对二维心尖四腔、两腔动态图进行分析,得到实验组及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测量左心室长轴切面,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STI)对实时三平面动态图进行图像分析,得到左心室17节段(二尖瓣水平6个节段,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心尖水平4个节段及心尖帽)相对应的心肌纵向峰值应变牛眼图及左室三个平面的纵向应变平均峰值:心尖四腔观长轴应变平均峰值(GLPS-A4C).心尖左心室长轴观(三腔心)应变平均峰值(GLPS-LAX).心尖二腔观长轴应变平均峰值(GLPS-A2C)及左心室长轴应变平均峰值(GLPS)(附图1-1、1-2)。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左心室长轴平均峰值(GLSP)绝对值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相关系数,检测二者是否可以联合用于评估收缩功能。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及GraphPad Prism 5制作图表,对实验组(A组及B组)及正常对照组(C组)左心室各个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值、左心室三个平面的纵向应变平均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分别进行对比,实验A组与实验B组采用配对t检验,实验A组与正常对照C组、实验B组与正常对照B组均采用成组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1、正常对照组(C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值均大于实验A组(P<0.01);实验B组除左室侧壁纵向峰值应变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室壁纵向峰值应变均小于C组(P<0.05)。2、正常对照组(C组)左心室三个平面的纵向应变平均峰值(GLPS)均大于实验组(A组及B组)(P<0.01);3、实验A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均小于实验B组(P<0.01),但实验B组后室间隔(BIS)纵向峰值应变较实验A组改善不明显;4、实验B组左心室三个平面的纵向应变平均峰值(GLPS)均大于实验A组(P<0.01);5、正常对照组(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大于实验组(A组、B组)(P<0.05);实验B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实验A组改善(P<0.05)。6、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各节段纵向峰值应变从基底段至心尖段逐渐增大趋势。7、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行换瓣手术后1个月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术前比较有所增大(P<0.05)。8、左心室长轴平均峰值(GLSP)绝对值与射血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二者可以共同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结论]1、实时三平面斑点追踪技术可定量评估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换瓣前后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该技术对于判断手术疗效具有一定临床意义。2、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各节段收缩功能较术前有所改善,后室间隔收缩功能较术前改善不明显,但暂不能认为术后短期内左心室后间隔较术前无恢复或术后左心室整体或局部收缩功能较正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