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华文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以《日本新华桥报》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o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发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通过对《日本新华侨报》从2001年到2012年6月份对中国的报道,进行抽样,以内容分析法对11年半的所有样本进行梳理,并用文本分析法进行归纳整理,得出了《日本新华侨报》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国民、文化、社会六大形象:逐渐走向开明自信、略显人情味的政治形象;充满机遇、蒸蒸日上但面临重重考验的经济形象;中性温和的中国利益维护者和令美日担忧的军事形象;财大气粗的“救世主”;素质不一的弱势者的国民形象;丰富、多样、历史悠久,但需要创新和转型的文化形象;迅速发展、问题严峻、亟需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社会形象。   本文还对《日本新华侨报》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价值进行思考,认为《日本新华侨报》有打破日本舆论垄断客观报道中国;平衡日本舆论树立良好中国形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中国形象;融入主流社会通过日本精英塑造中国国家形象的四大作用。《日本新华侨报》对中国形象的塑造比较客观和真实,并给予中国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以启示。笔者通过研究认为,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时,应该充分重视受众的差异性;利用华文媒体的特殊性、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平衡性。   日本华文媒体到底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以及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国家形象,现有的研究中很少涉及。以往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中国国内主流媒体或西方主流媒体的角度,而从华文媒体这个角度,尤其是从日本的华文媒体来研究中国国家形象,一直处在被忽视或被边缘化的状态。实际上,华文媒体在塑造中国国家形象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虽然其影响力远不如主流媒体,但其意义同样不能忽视。本文希望通过对《日本新华侨报》的研究,弥补在这方面研究的不足。
其他文献
在科技与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传播方式也正发生着革命式的变化。最近10多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媒体市场的不断变化,数字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颠覆
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是现代社会建构和现代媒体运作的重要内容,近10年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国家信息公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阳光政府的逐步构建,我国媒体在更好满足公众对信息的知情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良好的法律传播效果是法律传播活动的终极目标。从法律传播效果来看,长达27年的普法教育成绩显著,老百姓的法律素养明显提升,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不断增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