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患者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新发病例占全球的16%,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2001年—2010年,山东省实行了《山东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文使用2001年和2010年山东省《规划》执行情况检查评估报告数据,采用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山东省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以下简称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成本—效用、成本—效益和效率情况,探讨《规划》起止年份差异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结防机构间的差异,并探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目的1.通过测算《规划》起止年成本—效用,了解起止年成本—效用名义情况和实际情况,了解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级结防机构工作成本—效用大体变化趋势;2.通过测算《规划》起止年成本—效益,了解起止年成本—效益名义情况和实际情况,了解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级结防机构工作成本—效益大体变化趋势;3.通过测算《规划》起止年运行效率,了解起止年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情况,了解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级结防机构工作运行效率大体变化趋势。研究结果2010年较2001年,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整体上升,即每挽回一个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DALY) 2010较2001年付出更多成本。2010较2001年,全部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上升21.57元/DALY,上升29.75%;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上升26.16元/DALY,上升45.10%;非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用比上升19.76元/DALY,上升25.37%。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用上升比率高于非贫困县结防机构。2010年较2001年,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整体下降,即政府每投入1元钱,2010较2001年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减少。2010较2001年,全部县级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下降2.31,下降3.00%;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降低9.65,降低1.70%;非贫困县结防机构成本—效益比上升0.34,上升0.41%。2010年较2001年,山东省县级结防机构在投入和产出方面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经过数据包络(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测算,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效率整体提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上升,在现有技术水平上,规模效率提升相对较慢,结防机构的规模制约了综合效率的提升。2001年共3所结防结构运行效率达到最优,以GDP相关指数对投入和产出进行调整后,2010年共15所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效率达到最优。2010年较2001年,全部县级结防机构平均运行综合效率高0.40,高210.53%;平均纯技术效率高0.31,高79.49%;规模效率高0.25,高42.37%;贫困县结防机构平均运行综合效率高0.46,高184.00%;平均纯技术效率高0.30,高60.00%;规模效率高0.31,高54.39%;非贫困省县级结防机构平均运行综合效率高0.39,高229.41%;平均纯技术效率高0.31,高86.11%;规模效率高0.24,高40.68%。2010年的经济水平下,共80所县级结防机构增加投入会使规模收益降低,其中贫困县12所,非贫困县68所。研究结论结核病防治工作投入方面,地区间存在差距。资金投入方面,资金筹集渠道单一,应探索除各级政府财政拨款和项目资金外其他渠道筹集资金。很多县级结防机构设备配备存在欠缺,这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部分结防机构的工作顺利开展,应为县级结防机构配备所需设备。《规划》截止年较起始年成本—效用比整体上升,成本—效益比整体下降。表明每挽回一个DALY,2010年较2001年,政府需投入更多的资金,而政府每投入1元钱,产生的经济效益减少。因此应重视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配置资金,剔除GDP发展的影响,了解机构运行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真实情况,探寻降低成本—效用比和提升成本—效益比的路径,以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结核病防治规划工作截止年较起始年县级结防机构运行效率有所提升,但是达到最优效率的结防机构仍然较少,应根据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具体情况,采用增加投入和调整投入比例,提升其运行效率以期达到最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