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以清代书法与政治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有清一代书法的发展演变以及与书法相关的政治背景、政治制度、政治举措两条线索为主线,着重从政治的角度深入研讨清代书法史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本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七个部分:一、对中国古代书法的政治功能进行概括性研究。文字书法在其形成之初即具有了政治实用性和政治教化功能,并在其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得以深化。书法在各朝代的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相关政治因素对时代书风形成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二、研究明末清初“雄强”书风的崛起及其“政治反叛”倾向。“雄强”书风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性因素,主要代表书家傅山、朱耷、王铎等人的书风与当时的主流书风相比具有鲜明的“反叛”倾向。三、研究康熙皇帝书法的政治功能。康熙书学思想及书法风格的形成具有政治性的动机和丰富的政治功能;御制刻帖、颁赐御书,及南书房的设立等与书法相关的举措具有不同的政治功能;书法在文官铨选制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四、研究清代馆阁体的政治功能。政治因素对馆阁体在朝野上下的盛行具有特殊的历史推动作用,其代表书家在朝廷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地位;馆阁体的艺术特征本身即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我们应辩证地看待馆阁体的政治作用。五、研究“扬州八怪”民本思想及其“反动”书风的政治意义。以郑板桥为代表的“扬州八怪”将可贵的民本思想与对黑暗统治的反抗与鞭挞完美融入书法艺术创作之中,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了“反动”的书风,对当时的社会改革、民族觉醒起到了深刻的启蒙作用。六、研究清代碑学的勃兴及其政治反抗性。廓清“碑学”与“帖学”的历史发展脉络,深入挖掘碑学勃兴以及碑学书论的“政治反抗”性质。七、研究清代翰林官、中书、笔帖式等善书职官群体的书法职掌与政治功能。这些善书职官群体是清政府书法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有力推广者,所承担的职责是极庄重严肃的政治行为,文字书法与皇权意志融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实现朝廷文化理念和国家统治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