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着世界各地海底管道工程的快速发展。海底管道在油气生产运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海底管道往往会穿过渔场,拖网渔船的不规则活动一旦造成海底拖网设备对海底管道产生撞击和拖拽,甚至还会出现勾扯现象,将大大提高海底管道破坏损伤的风险,严重危害海管的安全生产。虽然挪威船级社相关标准给出了拖网与海管之间相互作用的经验公式,但是忽略了一些实际因素,计算结果非常保守,造成设计浪费。因此,需要对管道受到撞击后的响应规律进行分析,建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计算评估模型,更好地为海底管道的风险评估、工程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拖网渔具的基本知识以及碰撞响应的计算理论,为后文的数值仿真分析奠定基础。在挪威船级社相关标准中,并没有考虑海床和混凝土配重层对撞击作用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 ABAQUS软件为平台,在数值模拟中考虑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和接触界面非线性等力学行为,从而进一步揭示拖网作业对海底管道的损伤规律。 运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建立拖网板—海管—海床的数值模型,在模型中充分考虑管土耦合作用和混凝土层的防护作用,并将规范中的经验公式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模型的合理性。利用已建立好的有限元模型,对拖网板与海底管道的碰撞过程进行时程分析,总结出海管在初始撞击阶段的变化规律。将基本有限元模型分别与拖网板—海管模型和拖网板—裸管—海床模型进行类比,运用具体数据分析混凝土配重层和海床对海底管道损伤特性的影响。 本文采用单敏感性分析的方法,结合 DNV-RP-F111中的经验公式和有限元模型的结果分析,确定拖网板与海底管道撞击过程的主要敏感性因素,包括:拖网板质量、拖网板速度、海底钢管厚度、海底钢管外径。通过对基本模型进行调整,分析各敏感性因素对海底管道局部凹陷和整体弯曲的影响,从而准确预测海底管道受到撞击后的损伤规律,方便海底管道的工程设计应用,延长其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