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并探讨影响安全、成功停用TKI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015月12月至2020年0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47例停药前临床资料较完整、停药后临床结局明确的CML慢性期患者。观察患者停药后维持分子学缓解的情况,分析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计算停药后6、12个月时的无治疗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前瞻性研究分析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患者停止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的临床结局,并探讨影响安全、成功停用TKI的临床因素。方法纳入2015月12月至2020年03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内科47例停药前临床资料较完整、停药后临床结局明确的CML慢性期患者。观察患者停药后维持分子学缓解的情况,分析复发组及非复发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差异,计算停药后6、12个月时的无治疗缓解(TFR)率,探讨影响CML患者安全停止TKI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47例患者中位TKI治疗时间78个月(21-172个月),中位持续分子学缓解时间为60个月(14-126个月);停药时4例患者达主要分子学反应(MMR),3例患者达分子学MR4.0,40例患者外周血中BCR-ABL转录本阴性(UMRD)。TKI停药后中位随访24个月,22例(46.8%)患者失去MMR,中位复发时间为5.5个月(1.0-29.0个月);12个月时,共18例患者(38.3%)发生分子学复发,其中14例发生于前6个月,占比77.8%。停药后6个月和12个月的TFR率分别为70.2%和61.7%。22例复发患者中,20例患者在截止随访时间内恢复TKI治疗,中位恢复TKI治疗时间3.5个月(0-7.0个月),均未改变TKI类型及剂量,在恢复TKI治疗后中位时间2.0个月(1.0-13.0个月)重新获得MMR或深层次的分子学反应(DMR);1例患者因复发时间与截止随访时间相近,未恢复用药,另1例患者则是在复发后失访;19例复发患者在恢复治疗后中位时间4个月时(1.0-16.0个月)实现UMRD,其中包括3例停药前分子学水平仅MMR的患者和2例分子学MR4.0的患者。我们观察到6例(12.8%)患者发生TKI戒断综合征,表现为新发生或加重的皮肤瘙痒、色素沉着以及肢体痉挛、关节酸痛、全身肌肉或骨骼疼痛,对症治疗后可得到缓解,均未因此恢复TKI治疗;另外,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停药年龄(P=0.721)、性别(P=0.773)、Sokal危险分层(P=0.747)、TKI类型(P=0.715)、获得MMR所需时间(P=0.476)、分子学反应深度(P=0.228)等因素对复发无明显影响。停药前更长的TKI治疗时间(P=0.002)、分子学缓解持续时间(P=0.030)与较低的分子学复发率相关(P<0.05)。从停药原因角度而言,相对于备孕或意外妊娠、TKI相关不良反应以及合并实体肿瘤,疗效满意停药组患者在停药前有着更长的TKI治疗时间(P=0.000)、分子学缓解时间(P=0.009),更有利于维持长期TFR(P=0.018)。结论长期接受TKI治疗并获得持续分子学缓解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可在适当时机选择停止TKI治疗,停药后需要进行规律、严密的随访,按时完成BCR-ABL转录本检测。分子学复发的患者恢复TKI治疗后可迅速再次实现分子学缓解,甚至获得更深层次的分子学反应。随访期内,没有患者发生疾病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吲哚及其衍生物存在于众多天然产物中,在医药,染料,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Br(?)nsted酸催化的串联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无金属残留、操作简单及成本廉价等特点,已经成为其合成的一种重要途径。以吲哚为底物,Br(?)nsted酸催化串联反应可以实现吲哚衍生物的高效合成。方法:第一、Br(?)nsted酸催化3-取代吲哚和α,β-不饱和炔酮的串联反应,合成9H-吡咯并[1,2
研究目的:了解MCI、AD、VD患者血清miRNA-107、miRNA-206及miRNA-132含量的差异;了解miRNA-107、miRNA-206及miRNA-132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关系;探索miRNA-107、miRNA-206、miRNA-132单个指标对识别和鉴别正常老年人、MCI、AD、VD的作用,两个及两个以上miRNA水平检测的联合是否能提高上述各组患者的识别与鉴别水
研究背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数量增幅逐年加快,根据CK-NET的年度报告,我国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尿毒症发病率达到了122.19/百万人口,通过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进行血液透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内膜增生(Initimal hyperplasia,IH)是AVF中后期失功的主
研究背景不孕症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生殖道感染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众多病原体当中,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不孕症的影响是生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不孕症患者中生殖道UU的检出率高,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会引起UU耐药性增加,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目前UU的致病性、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其对体外受精
背景:Tetraspanin(TSPANs)家族蛋白与大多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能力相关,比如TSPAN7可作为肝癌的潜在标记。TSPAN31作为TSPANs家族的成员,发现时间较晚,研究相对较少,许多功能尚未明确。我们希望借助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进一步的指导细胞水平的实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TSPAN31与CDK4基因为3’末端反向互补序列,并且在肝癌细胞实验中发现TSPAN31对
目的: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筛选出a SAH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后发生DCI的相关危险因素,利于早期识别术后DCI的发生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从而降低a SAH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改善a SAH患者的
【目的】神经元凋亡是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关键机制。孕激素和脂联素受体家族成员3(Progestin and adipo Q receptor family member 3,PAQR3)是参与细胞死亡调节的关键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PAQR3在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Middle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