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云南省德宏州1989-2012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研究[目的]分析云南省德宏州1989-2012年艾滋病病流行特点与变化趋势,找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与薄弱环节。[方法]回顾性收集1989-2012年12月31日云南省德宏州各类人群的HIV常规、哨点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资料,并通过国家((HIV/AIDS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德宏州1989-2012年HIV感染者病例报告卡资料。对收集资料进行逻辑纠错、核对后,描述性分析疾病的疫情概况、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传播途径的变化情况,分类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并应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应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89-2012年12月31日,德宏州累计检测各类高危、重点人群和普通人群2219054人,检出HIV感染者和病人43323例,HIV阳性率为1.95%。除去重复检测和重复发现病例后,实际新发现并报告HIV/AIDS20569例,艾滋病相关死亡2646例。新报告HIV/AIDS病例中男性14834人,占72.1%,女性5735人,占27.9%;年龄以20-39岁为主,15366人(74.7%):汉族8158人(39.7%)、傣族5825人(28.3%)和景颇族4132人(20.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7290人(95.0%);农民及待业人员17290人(84.1%)。报告的HIV/AIDS病例呈现地区不均衡分布的现象,瑞丽报告病例数最多,占32.7%,其他依次为潞西、盈江、陇川、梁河、畹町,分别为23.9%、20.5%、18.7%、4.0%和0.6%。不同性别的HIV/AIDS社会人口学特征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吸毒人群HIV检测阳性率总体最高,1989~2003年呈现上升趋势,2004年之后HIV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36.4%下降到2012年的11.6%;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就诊者的HIV阳性率1992-2008年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之后该人群HIV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降至8.0%;暗娼人群HIV阳性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从2003年的4.3%降至2012年的1.0%;代表一般人群的孕产妇HIV阳性率2004年之后年份波动性下降,2012年HIV阳性率为0.7%。每年新报告HIV感染数1989~2003年变化趋势不明显,2004-2012年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从2004年的2912例,降至2012年的1341例;现存活与累计HIV/AIDS人数2004年之后均明显上升,到2012年底现存活与累计HIV/AIDS人数分别为15307例、20573例。1990年首次报告AIDS死亡3例,2012年报告AIDS死亡仅153例。历年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中女性所占构成比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2005年经性途径感染的比例(39.1%)首次超过经注射吸毒感染的比例(37.7%),目前呈现经静脉注射吸毒与性途径并重的局面。[结论]男性、青壮年、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和农民是德宏州HIV感染的主要人群,应加强对这部分人群的监测、检测和干预的力度。近年来德宏州艾滋病疫情整体呈现降趋势,艾滋病防治效果已基本显现。德宏州三种艾滋病传播途径并存,目前呈现性途径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途径并重的局面。注射吸毒者、暗娼、嫖客、男男性行为人群和HIV单阳配偶家庭等人群是德宏州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应该继续加强推进德宏州艾滋病疫情防治工作,进一步遏制疫情的蔓延。2.应用Spectrum/EPP模型估计与预测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疫情[目的]探讨应用Spectrum/EPP模型估计与预测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疫情,以及评价不同防治措施对艾滋病疫情的影响。[方法]将德宏州15-49岁人群分为注射吸毒者(IDU)、暗娟(FSW)、嫖客(Client)、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其他男性(RM)和其他女性(RF)六类。根据Spectrum/EPP模型的要求收集整理德宏州人口学、各亚人群规模估计(低值、中值、高值)、HIV感染率、成年人与儿童ART、母婴阻断项目干预等资料,应用Spectrum/EPP模型的聚集流行(Concentrated epidemic)模式估计和预测德宏州艾滋病疫情,同时评价不同艾滋病防治措施对疫情的影响。[结果]以各亚人群规模估计的低、中和高值三种模式分别进行Spectrum/EPP模型拟合,获得的德宏州疫情流行曲线趋势相近,波动范围较小,模型稳定。本研究主要以中值模式输出结果,模型估计德宏州1980年出现首例HIV感染者,HIV感染率与发病率近年来均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成年人HIV感染率为1.94%(1.59%~2.31%),HIV发病率为0.05%(0.03%-0.06%),艾滋病高度流行,疫情严重。估计2012年德宏州现存、新发、累计HIV/AIDS病例和AIDS死亡分别为19351例、460例、68627例和2242例。实际报告现存、新发HIV/AIDS人数占模型估计数的比例2004年之后上升趋势明显,2004年分别为的14.9%、78.7%。现存HIV/AIDS病例中男性占绝对优势,估计2012年男女性别比为10.6:1(17686/1665)。现存HIV/AIDS病例集中于15~49岁年龄组,2012年15-49岁年龄组现存HIV/AIDS占当年所有现存HIV/AIDS的79.9%。各亚人群中注射吸毒者的HIV感染率最高,2005年后呈现快速下降趋势,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15%);暗娼1998年来HIV感染率呈现下降趋势;嫖客2000年来HIV感染率维持在稳定水平,并于2006年超过暗娼;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感染率上升速度较快,预测2016年该人群HIV感染率接近注射吸毒者。艾滋病疫情流行早期,经注射吸毒为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但在2011年经注射吸毒途径感染的比例下降至48.5%,预测到2016年经性途径传播比例升至87.7%。基线ART与假设无ART情况比较,2012与2016年分别避免了AIDS死亡数为685例、498例。分别调整成年人ART、儿童ART和PMTCT干预力度,发现ART对现存、新发HIV/AIDS数无显著影响,对AIDS死亡数影响明显;PMTCT对儿童新发、现存HIV/AIDS和AIDS死亡数均影响明显。综合ART和PMTCT建立4种艾滋病防治方案,方案1与方案2、方案3与方案4比较均显示,提高德宏州儿童ART和PMTCT力度对儿童的艾滋病疫情影响较大,但对德宏州整体疫情影响不大;方案1、2与方案3、4拟合结果比较显示,当提高成年人ART覆盖力度时,对控制德宏州AIDS死亡人数效果明显。[结论]德宏州整体艾滋病疫情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艾滋病防治措施的效果已基本显现。德宏州艾滋病高度流行,仍然是我国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男男同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疫情严重且上升速度明显,当地应重视对该人群的疫情防控工作。抗病毒治疗(ART)与艾滋病母婴阻断(PMTCT)对控制艾滋病疫情具有积极的作用,ART对控制德宏州AIDS死亡数影响较大,PMTCT对控制儿童艾滋病疫情影响较大。Spectrum/EPP模型对德宏州艾滋病疫情估计与预测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进一步综合考虑模型假设条件、行为学因素素、人口流动情况和MMT等因素对疫情流行的影响,使得模型拟合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