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汉语在世界范围的发展,目前国际汉语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国内部分高校开设的语言班;二、以汉办为主的机构在海外开设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以及其他汉语学习班等;三、以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为主的高校与国内高校联合设立的汉语暑期学习班;四、国内大中小对外汉语培训公司开设的语言培训课程。无论是以上哪种途径,都存在相同的问题,那就是教师与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为了使不同的汉语教学课堂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寻找这样一个理论来协调这样的差异。在进行了大量的文献阅读和一个学期的课堂观摩后,笔者认为认同感可以用来协调这个差异,这正是人本主义思想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观察、实践和总结,与导师合作发表了《试论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的认同感》一文。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假设了认同感的作用,在第二学期的课堂观摩以及第二学年的海外实习中对这个假设进行了验证和分析。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释了本研究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阅读参考文献、案例分析法和访谈等三个方法进行研究。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理论基础以及认同感的研究现状。第三部分介绍了本文所要分析的具体汉语课堂,包括学校情况、班级情况、教师资历、学生水平和上课模式等。第四部分是认同感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和分析。其中包括认同感的分类以及认同的途径。第五部分是在分析第四部分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出认同的途径。第六部分是本篇论文重点论述的部分,在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基础上,更深刻地阐述认同感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最后一章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说明了师生相互认同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问题,本文的局限性以及以后可能会对认同感进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