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研究——基于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d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开展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大学生对生态文明认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就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现状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知行不一的现象,突出表现在生态文明责任意识薄弱,缺乏自觉的生态文明行为。这说明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存在着失衡现象,特别是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作为高校人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着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学校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教育的实质就是利用文化的影响使教育对象达到目标要求的社会活动。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开展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其自然具备强烈的教育功能。通过加强高校生态文化建设,发挥生态文化的育人功能,开展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应是新时期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是根据生态文明社会建设与发展要求及其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结合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时代文化诉求,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通过高校生态文化建设实践,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强化其生态文化意识,努力实现大学生生态文化行为训练与生态文化意识培养有机统一的一种素质教育。  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生态文化的概念及其属性,有助于更好的开展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高校校园生态文化是高校师生员工根据生态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和生态文化建设的要求,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体现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的,具有生态特色的校园建筑环境、文化活动和规章制度,以及反映师生共同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的总和。  从校园生态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我们就必须要对它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有所认识。校园生态文化理念的先进性有助于创新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模式;鲜明的校园生态人文精神有助于强化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文化内涵;校园生态人文景观的独特性有助于营造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所需的人文环境;丰富的生态文化实践活动是生态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平台;合理的生态校园制度体系有助于规范校园主体的文明行为习惯。  从校园生态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我们还应该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过程的生态文化影响机制。主要表现在:生态文化价值观对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的引导;生态环境文化是影响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的重要基础;生态制度文化是规范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的重要保障;生态精神文化是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的重要导向。  对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研究要以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的文化理论作为指导,高度重视生态文化价值观的培养,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文化意识,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而这一切都与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加强校园生态文化建设是完善和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为此,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形成自觉的生态文化意识,重视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知识学习,在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的生态文化认同感,切实发挥校园生态文化制度对于规范大学生行为的作用。要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为根本,以学校的文化教育为主,以社会的影响教育为辅,大力提升大学生的生态文化素养。要积极引导和完善高校校园生态文化建设,通过校园生态环境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育人环境;通过校园生态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搭建良好的教育实践平台;通过校园生态制度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通过校园生态精神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养成提供良好的动力导向。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集装箱运输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港口之间竞争日益加剧,集装箱运输作为现代化物流方式成为港口实力重要衡量标准,各大港口竞相
行政诉讼制度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行政法律制约公权力和保护私人合法利益的重要手段。行政诉讼制度在行政法理论研究及实务应用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行政诉讼制度的价值
农业技术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农业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丰富了农产品种类、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提高,2015年“中央
学位
现代性经历了深刻而长远的演变,这一演变过程涉及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文化成就与思想观念等诸多领域。对现代性一词的运用最早开始于文艺复兴时代,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处处
在全球化的新境遇下,文化问题日益凸显。国与国之间的博弈方式发生倾斜,文化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软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美国有位享誉海内外的学者约瑟夫·奈首次对软实力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