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和使用者角度下老年群体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度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na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限的交通方式选择使得老年群体出行的机动性、便捷性和可达性往往难以得到充分的满足,这会极大影响晚年生活的幸福感,所以老年群体的出行行为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一种新兴出行方式,能够提高老年群体出行机动性,为该群体出行状况的改善提供了可能。这一前景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在于广大老年群体是否能迅速且广泛的接受这一新兴交通方式。所以,在自动驾驶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前夕,研究老年群体对其接受行为对于未来提高老年群体出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行人和使用者两个角度,同时融合极具中国特色的―面子意识‖影响因素来研究老年人(60岁及以上)对自动驾驶汽车的认知和接受。从行人角度,本文进行了两种情景的假设,并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态度‖、―感知有用性‖、―信任‖和―感知风险‖等变量对接受自动驾驶汽车的影响,结果发现―信任‖对接受意向的影响最为显著,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方差分析发现对于行人,性别、学历、驾照拥有情况、出行频次和熟悉程度这五个变量对―态度‖、―信任‖和―感知风险‖都产生显著影响,比较有趣的发现是在老年人群体中学历高低并不会对态度、信任和感知风险会产生影响,而有无学历影响则比较显著。从使用者角度,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面子意识等心理潜变量对自动驾驶接受意向的影响,使用分层回归分析研究模型解释力以及确定影响接受意向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态度、感知有用性、感知风险和面子意识对使用意向都有显著影响,而对行人影响显著的信任对使用者影响却不显著。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虽然信任对行为意向没有直接显著影响但是信任能够通过感知风险路径、通过感知有用性和态度路径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同时,面子意识也能够通过感知风险对行为意向产生间接影响。最后,结合本文研究结果向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和管理部门决策者提出一定的建议措施,致力于为有效推进老年群体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接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解决老年人出行机动性不足的问题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对蒙古栎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中采集自辽宁凌源、河北围场、内蒙古科左后旗、辽宁阜新4个种源的蒙古栎种实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4个不同种源的种实的单粒重、种粒长
省财政厅、省地税局联合召开’96《吉林财税》发行宣传工作会议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地方税务局于8月10~11日在前郭县召开《吉林财税》1996年发行宣传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地税局副局长
本文介绍了一种经济实用的头型速度发生装置,同时也将开发中的失败过程也呈献给大家。
论文基于复杂网络的基本思想,利用投入产出的基本流量表,提出了产业间无向和无权联系的有效关联测度方法,基于有效关联讨论了四川省67部门制造业关联网络的基本特征,识别了相
<正>一、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功能,明确投资银行定位,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能力,是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迫切需要我们常说,真
会议
针对职业院校的特色和企业需求人才的特点,根据过往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阐述了从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通过几轮教学实践可以得出改革
1994年推出的包括财税改革在内的经济改革措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财经宣传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的要求,紧紧跟上改革步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分配国民收入的主渠道,财政政策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财政体制围绕着建立和完善财政包干制进行了三次较大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