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地评价研究——以富平县岔口村为例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agou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乡村是近些年来国内研究热点之一,而作为万物之根本的土地更是美丽乡村研究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乡村土地为研究对象,确立适宜乡村规划村级土地分类标准,以此标准为基础构建村级土地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以岔口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高清航拍正摄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式获取所需基础性数据,基于GIS方法评价岔口村土地,将岔口村划分为六大地块,并提出来每个地块最适宜用途。最后基于土地评价结果,借助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岔口村用地布局进行优化,提出关于岔口村土地空间管制几点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国内现行土地分类标准为基础,从乡村用地需求和乡村土地规划过程中出现地类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出发,确立以“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为三大类的村级土地分类标准;(2)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用于村级土地评价模型。从生产用地适宜性、生活用地适宜性和生态用地适宜性三个方面对乡村进行评价,利用F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相应村级土地评价指标体系;(3)以岔口村为例,借助GIS技术,从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适宜性角度出发评价其土地适宜性,以土地评价结果为依据,将其划分为6大地块,随后,参照岔口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得出各地块最适宜发展用途如下:塬上靠近G210国道地区适宜发展商贸服务业和休闲农业;中部黄土台塬区和北部滩涂区应在有条件地区退耕还林;对石川河生态环境做重点保护;村民现主要居住区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开发改造,借助旅游资源优势适当开展乡村旅游;富耀路以东和石川河以西地区可适当发展观光农业;(4)借助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岔口村土地利用结构,得到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图,并结合土地评价结果和对村干部访谈资料,得到土地用途分区图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图,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岔口村土地空间管制几点建议,分别是加大对耕地管控力度,严格施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实施严格生态用地保护政策;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衔接,建设信息化土地利用监测监督制度。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自动控制原理理论内容抽象、学生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实践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式教学模式。该模式将理论验证、项目型综合设计、专业拓展科研训练融为一体,期望提供给学生大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教学;主动探索;立体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98-02  自动控制原理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土地利用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深入的评价,分析、预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正、负面环境影响,并据此提出减缓措施。土
本文选择博尔塔拉河流域四个代表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和博尔塔拉河两个水文站1980-2010年的径流量等资料,阐明了近50a来博尔塔拉河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
冰川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冰川持续退缩,过去几十年间中国冰川总面积减少约18%。冰川融水是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重要水资源组成,在疏勒河
<正>一、巧读神话成语,感知神话特点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师:请坐。看屏幕,上面的词语自己读一读。(生自由读词。)师:谁来读一读?愿意读的请举手。真好,举手的人很多,你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个人定位和轨迹记录变得简单快捷,基于位置的服务正在迅速普及,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