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乡村是近些年来国内研究热点之一,而作为万物之根本的土地更是美丽乡村研究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乡村土地为研究对象,确立适宜乡村规划村级土地分类标准,以此标准为基础构建村级土地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以岔口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高清航拍正摄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方式获取所需基础性数据,基于GIS方法评价岔口村土地,将岔口村划分为六大地块,并提出来每个地块最适宜用途。最后基于土地评价结果,借助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对岔口村用地布局进行优化,提出关于岔口村土地空间管制几点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国内现行土地分类标准为基础,从乡村用地需求和乡村土地规划过程中出现地类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出发,确立以“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为三大类的村级土地分类标准;(2)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用于村级土地评价模型。从生产用地适宜性、生活用地适宜性和生态用地适宜性三个方面对乡村进行评价,利用FAHP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相应村级土地评价指标体系;(3)以岔口村为例,借助GIS技术,从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适宜性角度出发评价其土地适宜性,以土地评价结果为依据,将其划分为6大地块,随后,参照岔口村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得出各地块最适宜发展用途如下:塬上靠近G210国道地区适宜发展商贸服务业和休闲农业;中部黄土台塬区和北部滩涂区应在有条件地区退耕还林;对石川河生态环境做重点保护;村民现主要居住区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开发改造,借助旅游资源优势适当开展乡村旅游;富耀路以东和石川河以西地区可适当发展观光农业;(4)借助灰色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优化岔口村土地利用结构,得到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图,并结合土地评价结果和对村干部访谈资料,得到土地用途分区图和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图,以此为基础提出未来岔口村土地空间管制几点建议,分别是加大对耕地管控力度,严格施行基本农田保护政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实施严格生态用地保护政策;强化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衔接,建设信息化土地利用监测监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