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风实验模拟与荷载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2027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结构抗风设计方法主要是以对良态风气候(如季风)的观测为基础,平稳来流和拟定常气动力是这类方法的基本假定。而实际建筑风灾害绝大多数是由极端风气候引起的,包括台风、雷暴和龙卷风等。这些极端风气候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风速和风向会产生瞬时急剧改变(本文称之为突变)。显然,平稳来流和拟定常气动力假定已不适用于描述突变风作用,基于现行规范的结构抗风设计也不能够有效地防范这类风灾害的发生。对于极端风气候及其作用的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风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进展较为缓慢。这些困难主要表现在:由于极端风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作用范围具有区域性,作用时间又通常较短,因此实测资料较少;不仅如此,对于极端风的风洞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也均不成熟,这就使得研究人员很难获得实验资料;此外,由于极端风的非平稳非高斯特性,也给相关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带来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概念化的阶跃型突变气流模型,并且研究了这种气流的风洞实验实现方法;然后通过一系列模型风洞实验,对突变风作用下的结构风荷载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相关作用机理,建立了一种突变风荷载模型;最后,对建筑物的抗突变风设计方法进行探讨,给出了一些设计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针对极端风气候的突变特点,提出一种阶跃气流模型,除了可改变气流加速度外,还可以改变加速后的流场形态,从而得到“下击暴流型阶跃流”和“平滑流型阶跃流”两种可能的形式。在此基础上,以日本宫崎大学的多风扇主动控制风洞为实验平台,通过对不同位置风扇的转速及相位进行反复调试,获得了与目标气流功率谱一致的风洞流场,实现了对上述气流形式的模拟。为探究突变气流作用下的结构风荷载特性,设计了一系列风洞实验。具体考察的参数包括:二维圆柱体和方柱体,三维高层建筑、多层建筑和低矮建筑模型,不同来流加速度以及流场形态,不同来流风向等,实验工况共计190余种。通过以上试验,为揭示突变气流荷载的作用机理提供基本数据。根据风洞实验结果,采用“先二维后三维、先局部后整体、先静力后动力、先均匀流后阶跃流”的分析步骤,分别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对结构表面的突变气流荷载进行了细致研究。具体参数包括:点风压系数、面风压系数、阻力系数、侧力系数,脉动风压的空间相关性、滑动相关性和频谱特性等。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在气流加速段结构表面气动力所出现的“峰值”现象,得到了突变气流作用下结构荷载整体和局部特征的定量描述。针对突变气流荷载的非平稳特点,引入希尔伯特-黄变换(HHT)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突变气流风荷载的时变特点,得到加速全过程的时频能量分布图,揭示了突变气流荷载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模(EMD)方法提取了突变气流作用下结构风荷载的趋势项,作为风荷载的时变平均分量;并对利用斜度和峰度的概念对突变气流荷载脉动分量的非高斯特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突变气流作用下的结构风荷载模型。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建筑物抗突变风设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在风荷载部分,将突变气流荷载分为时变平均风荷载和脉动风荷载两部分,通过引入非平稳风压系数来表示时变平均风荷载,并利用脉动风压谱的经验式并结合谐波合成法得到了非高斯脉动风荷载。结合一算例,探讨了在突变风作用和在规范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风荷载及风响应差别,说明按照规范方法不能够保证结构在突变风作用下的安全性。通过这些探讨,希望能够为进一步研究建筑物抵御极端风气候下的抗风设计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其他文献
三亚经济发展呈现疲软的态势,作为三亚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引领三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三亚的发展道路,必须强化"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支点
在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工作即将全面开展的背景下,本文介绍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相关政策背景和发展现状,分析了认证技术依据和认证机构要求,并对建材生产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提出了
本文介绍了应用微机实现“三表”的半自动检定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框图、软件模块功能、它提高了检定效率,增加了检测功能,提高了检测准确度,避免了人为误差,同时规范了仪表检定
<正>莒文化同莱文化一样,是海岱区土著东夷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可以与齐、鲁文化相提并论、多元海岱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半个世纪的考古学成果已经大致理顺了莒文化的根系
会议
本文通过问卷的方式,对浙江万里学院非英语专业的63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进行调查,并用SPSS软包,将学习策略与成绩和性别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1)学习策略和英语成绩存在相关性。(2
对35例曾经误诊的颈心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24例,急性心肌炎11例;误诊时间7日~3.5年,中位时间9个月。颈心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样,易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