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眼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力的观察,探讨该界面黏附力异常的细胞组织基础,并分析它与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黄斑前膜发生发展的联系。
方法:
1.在34例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其中男12例12眼,女22例22眼,年龄28至65岁,屈光度>6.0D,眼轴长26.00至33.12mm,平均27.74mm,黄斑裂孔无视网膜脱离组5眼,合并后极部局限视网膜脱离组29眼)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中搜集视网膜表面组织34例,视网膜内界膜19例,进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2.收集病理性近视黄斑前膜患者以及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各6例,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剥除病理性近视黄斑前膜患者视网膜表面膜为实验组,取特发性黄斑前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视网膜表面组织的显微超微结构,并进行细胞外基质一层粘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Ⅳ型胶原纤维(laminin,fibronectin,collagenⅣ)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和细胞计数,laminin/GFAP,fibronectin/GFAP双标记免疫荧光观察,完成免疫组织化学的半定量分析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
1.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眼中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力异常增强,其玻璃体后皮质出现局部的浓缩和劈裂,视网膜前膜中聚集着大量的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玻璃体皮质与视网膜前膜相互交织并紧贴于视网膜内界膜表面。
2.病理性近视黄斑前膜眼中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黏附力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相比,病理性近视组玻璃体组织浓缩致密,视网膜前膜中总细胞密度、纤维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高(p<0.05),细胞外基质laminin、fibronectin、collagenⅣ的浓度以及GFAP的浓度显著升高(p<0.05)。
结论:
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和黄斑前膜眼中的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黏附力增强可能与其自身玻璃体皮质局部浓缩、玻璃体视网膜界面中细胞外基质浓缩以及该界面中活跃的细胞行为有关。该界面黏附力增强可能是病理性近视易发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