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 L.)隶属于千屈菜科紫薇属,它花期长,观赏价值高,且盛夏开花,成为我国夏季重要的观赏花木。我国有紫薇属植物21种,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紫薇在华北地区仍因受到冬季低温的限制而没有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常用的种类也只有紫薇、南紫薇、福建紫薇和大花紫薇等少数几种,因此对紫薇抗寒性的研究就具有了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了筛选出更多抗寒性强的优良紫薇品种在北方寒冷地区推广应用,丰富我国的夏季园林景观,本试验测定了20个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电解质相对外渗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相对含水量的变化,结论如下:1.通过电导法结合生长恢复法对20个紫薇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初步比较可知: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和胁迫时间的持续延长,各个品种均呈现出膜相对透性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品种间的增幅却各不相同,生长恢复法测定的枝条成活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8个5年生的品种中,‘多花紫’、‘福建杂种白’、‘福建杂种粉’、‘紫纱’、‘粉晶’在供试品种中抗寒性较强,‘平枝白’、‘平枝粉’、‘平枝紫’抗寒性最弱。2个二年生的品种‘矮紫薇’、‘Bicolor’也具有很强的抗寒性,其中‘Bicolor’的抗寒性更强于‘矮紫薇’。这与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出的半致死低温LT50的结论一致。2.对20个紫薇品种在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质在含量、积累时间、变幅上均与其品种抗寒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18个5年生品种中,在18个5年生品种中,‘福建杂种粉’、‘多花紫’、‘福建杂种白’和‘粉晶’等品种抗寒性强;‘杂种粉’、‘平枝粉’、‘平枝紫’、‘平枝白’抗寒性最弱;2个二年生品种中,‘Bicolor’的抗寒性强于‘矮紫薇’。3.对20个紫薇品种在低温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品种枝皮中MDA含量都随着低温胁迫的进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而且增加的程度与抗寒性有关。在18个5年生品种中,‘多花紫’、‘福建杂种粉’、‘福建杂种白’、‘紫纱’、‘粉晶’抗寒性强;‘红日映雪’、‘平枝粉’、‘平枝紫’、‘平枝白’抗寒性最弱;‘紫锦’、‘红蝶飞舞’、‘幻粉流云’抗寒性一般。在2个二年生品种中,‘Bicolor’的抗寒性强于‘矮紫薇’。4.对20个紫薇品种在低温胁迫下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紫薇各个品种枝皮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在18个5年生品种中,‘福建杂种粉’、‘多花紫’、‘福建杂种白’和‘粉晶’等品种抗寒性强;‘杂种粉’、‘平枝粉’、‘平枝紫’、‘平枝白’抗寒性最弱;在2个二年生品种中,‘Bicolor’的抗寒性强于‘矮紫薇’。5.对20个紫薇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相对含水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各个品种相对含水量均呈现出递减趋势。在18个5年生品种中,‘福建杂种粉’、‘粉晶’、‘紫锦’、‘多花紫’等品种的抗寒性强;‘幻粉流云’、‘平枝粉’、‘杂种粉’、‘平枝紫’等品种抗寒性最差。2个二年生品种中,‘Bicolor’的抗寒性强于‘矮紫薇’。6.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供试紫薇品种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品种抗寒性的强弱排序(由强到弱):在18个5年生品种中,‘福建杂种粉’>‘粉晶’>‘多花紫’>‘福建杂种白’>‘紫纱’>‘多花粉’>‘冰清玉碟’>‘紫锦’>‘杂种粉’>‘白云映霞’>Z-1>‘幻粉流云’>‘红蝶飞舞’>‘紫爪银薇’>‘红日映雪’>‘平枝白’>‘平枝粉’>‘平枝紫’另外,2个二年生品种中,‘复色矮紫薇’的抗寒性强于‘矮紫薇’。根据抗寒性综合评价结果,推荐‘福建杂种粉’、‘粉晶’、‘多花紫’、‘复色矮紫薇’、‘矮紫薇’、‘福建杂种白’、‘紫纱’7个品种在北方园林中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