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于医疗及饲料行业中,但传统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了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使抗生素临床抗感染治疗的特效性受到了挑战;与此同时,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食品质量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使人们对抗生素所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有所警惕,比如在饲料行业,抗生素已面临淘汰和禁用的局面。因此,抗生素必将被那些更有利于人畜健康,环境保护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产品所取代。抗菌肽作为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广谱抗菌等特点的活性多肽,广泛存在于昆虫、动物、植物及人体内,是宿主自身免疫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对革兰阴性细菌、革兰阳性细菌具有高效广谱的杀灭能力,对某些病毒、真菌和原虫也具有抑杀作用~[1],此外,抗菌肽对一些肿瘤细胞也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但对正常的哺乳动物和昆虫细胞却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且其特殊的作用机制使得抗菌肽在作为药物治疗时很少产生病菌耐药性的变异。因此,抗菌肽势必在今后的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生物体内抗菌肽含量低,分离提取难度大;化学合成的方法成本过高;大多数抗菌肽分子量较小,用常规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单拷贝基因重组质粒后,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量很低且不稳定,容易被宿主蛋白酶降解;此外,抗菌肽本身对原核宿主菌有杀伤作用,不适合在原核表达系统中直接表达。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抗菌肽往往得不到高效的表达~[2]。基因串联技术是将一些小分子肽基因通过首尾定向连接,从而增加基因拷贝数、提高分子量,可以克服小分子肽体外表达量低的问题;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一种成熟高效的真核表达系统,它不仅具有原核表达系统繁殖迅速、费用低廉及操作方便的特点,还具有真核表达系统能对表达的目的蛋白进行正确加工、折叠及适度糖基化的优点。本实验利用基因串联技术对抗菌肽基因进行了多拷贝同向串连的构建,并选择将真毕赤酵母表达质粒作为质粒载体,成功获得含有多拷贝数抗菌肽同向串联基因的酵母表达质粒,为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的目的蛋白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