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帆蚌是我国最重要的淡水珍珠育珠蚌,所产珍珠以白色为主,偶产名贵的紫色、金色等奇异色珍珠。近些年以提升三角帆蚌种质资源为目标的工作已经展开,选育出优良品系三角帆蚌是提升珍珠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开展选育工作中,需要对目标性状的遗传参数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析。本实验室对紫色和白色珍珠研究持续已久,而金色珍珠同样是消费者喜爱的一种品类,因此本研究以金色品系三角帆蚌为材料,以生长性状和壳色为目标进行了选育效果的评估;利用亲子鉴定技术进行了系谱鉴定,并对选育系所有家系的生长性状、内壳色参数a、b、L和d E进行了遗传参数估计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分析;首次利用光泽度测量仪器对子一代内壳的光泽度进行了遗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三角帆蚌金色品系子一代选育效果评估选取生长性状优良、性腺发育好的金色三角帆蚌作为亲本,进行配对繁育后得到19个母系半同胞家系三角帆蚌,养殖于浙江武义和上海崇明两地,经亲子鉴定后得到41个全同胞家系,对这41个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内壳色参数a、b、L和d E进行了选育评估。结果表明,生长性状在上海崇明F12、F24、F25、F29和F30号家系表现最优;在浙江武义F18、F19、F21、F24和F25号家系表现最优,说明养殖环境对三角帆蚌的生长影响较大,其中F24、F25号家系在两地都表现优良,对环境具有更广的适应性。a值和b值的平均值都大于0,其中b值大于0的幅度是大于a值的,表明三角帆蚌金色选育系内壳色更偏向于金色,金色这一内壳色可以作为选育的目标。综合生长性状和内壳色的评估结果,培育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可以推广武义环境下的F24和F25号家系,而培育内壳色深的家系可以推广上海崇明的F15、F24、F25和F34号家系,其中F24和F25号家系在下一步的选育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以期使其在同一环境下既具有优良生长性状又具有深色内壳色。2.三角帆蚌金色品系子一代生长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环境互作效应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两个养殖地点的19个母系半同胞家系进行了亲子鉴定分析,共得到9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41个全同胞家系,利用系谱信息对生长性状遗传参数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三角帆蚌金色品系在6个位点上遗传多态性均较高,平均期望杂合度He达到0.84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19。金色品系三角帆蚌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的遗传力在5月龄时分别为0.18±0.07,0.19±0.03,0.22±0.09,0.18±0.09,在17月龄时分别为0.26±0.22,0.30±0.16,0.30±0.09,0.23±0.25,均属于中等遗传力。5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在0.84±0.02~0.96±0.07之间,表型相关范围在0.56±0.02~0.92±0.04之间,17月龄时各性状之间遗传相关范围在0.52±0.03~0.97±0.06之间,表型相关范围在0.45±0.02~0.91±0.01之间,说明各生长性状可间接选择。5月龄时两地三角帆蚌各性状遗传相关系数在0.53±0.14~0.57±0.12之间,17月龄时相关系数在0.27±0.08~0.31±0.09之间,说明生长性状在两地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本研究阐明5月龄和17月龄两个时期对金色品系三角帆蚌生长性状进行选育均可获得较好改良效果,为三角帆蚌金色品系生长性状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3.三角帆蚌金色品系子一代内壳色遗传参数估计及环境互作效应通过对2龄各家系内壳色颜色参数a、b、L和d E进行遗传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力的范围在0.12±0.03~0.14±0.05之间,遗传相关范围在-0.75±0.11~0.74±0.12之间,表型相关范围在-0.82±0.01~0.54±0.03之间。颜色参数a、b、L和d E值均属于中低等遗传力,在遗传相关中,a值与b值d E值、b值与L值、L值与d E值均为负相关,且L值与d E值负相关性最强为-0.75±0.11;在表型相关中,L值与a值、b值和d E值均为负相关,且L值与d E值负相关性最强为-0.82±0.01。武义、崇明两地内壳色颜色参数遗传相关范围在0.05±0.25~0.44±0.21之间,均小于0.8,具有明显的遗传环境互作效应,其中d E值的遗传相关最显著为0.05±0.25。因此在下一步的壳色选育中要充分考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连续的选育可以对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内壳色进一步改良。4.三角帆蚌金色品系子一代内壳光泽度遗传参数估计及环境互作效应本实验利用小孔曲面光泽对2龄金色品系三角帆蚌内壳的光泽度进行了遗传评估,结果表明,内壳光泽度的遗传力为0.28±0.07,属于中等遗传力,光泽度在武义和崇明两地的遗传相关为0.55±0.19,具有一定的遗传环境互作效应。内壳光泽度与生长性状和颜色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基本上都呈微弱的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表明无法通过对生长性状的选育来间接的选育内壳色光泽度性状。由于d E值与光泽度的负相关性最大,随着颜色的变深光泽度会有所下降,可能是因为色素在蚌壳中积累,使得光的折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接下来的选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颜色与光泽的相互作用,通过多代选育继续探究颜色与光泽度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