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Ni-Cr合金铸造金属全冠和Ni-Cr合金烤瓷全冠(PFM)修复后,对实验牙颊舌侧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内出血指数(sulucs bleeding index,SBI)、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的量以及GCF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的测定来比较两种全冠修复过程中,牙体预备时沟内上皮的损伤对于牙周组织的影响,确定全冠修复备牙时保护牙周组织避免沟内上皮损伤的意义。
方法:从牙周组织健康但需进行Ni-Cr合金铸造全冠和Ni-Cr合金烤瓷全冠修复的患者中,选择在牙体预备时沟内上皮发生损伤的病例20例,分2组,每组10例。第一组Ni-Cr合金PFM全冠修复,第二组Ni-Cr合金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在患者牙体预备前,牙体预备后2天,戴冠后3个月,记录实验牙的颊舌侧PLI、SBI、PD、龈沟液量,并检测龈沟液中AST、ALP的水平。
结论:牙体预备时,损伤沟内上皮,在短期内呈轻微炎症反应,三个月时上皮可恢复正常,但其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