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的分离—《摄影作品》杂志与摄影本体话语的嬗变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scafe_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作品》(Camera Work)作为20世纪初全世界质量最高的摄影杂志,越来越频繁地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从摄影史来看,《摄影作品》作为摄影分离派(Photo-Secession)发声阵地承接着欧洲的自然主义摄影、连环画会与后来的画意摄影(pictorial photography)、直接摄影(straight photography)。不仅如此,由于创办人阿尔佛雷德·斯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在现代艺术美国化进程中的积极贡献。《摄影作品》也是现代主义绘画理论、观念萌发,世界艺术中心从欧洲巴黎转移至美国纽约的重要历史材料。1903年至1917年间,《摄影作品》杂志共刊发50期,期中包括493幅摄影作品,20余幅绘画作品,以及300余篇批评性文章。本文正是通过这些材料试图还原当时涉及摄影本体讨论的话语空间,进而理清其嬗变过程中可能被忽视的细节。介入材料研究之后发现,围绕《摄影作品》摄影本体这十几年的嬗变,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从某一概念或风格转变为另一种概念和风格,即:从画意摄影转向直接摄影。这种转变是复杂而立体的。所以本文梳理出三方互为平行的视角,去呈现这场嬗变立体且丰富的变化。第一章宏观、整体地阐述《摄影作品》杂志的情况。介绍《摄影作品》杂志创办的背景及在运营的14年间,所发生的重大变故。通过刊发的照片和文章,勾勒出《摄影作品》杂志,在20世纪初期所构建出的对摄影本体问题讨论的基本话语。进一步,考察《摄影作品》杂志在20世纪初期,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摄影圈所形成的影响。进一步确立,该杂志在这个摄影历史、摄影世界中的影响力。第二章讨论目前最广泛的一种认知:从画意摄影到直接摄影的转变。在《摄影作品》的语境里,“画意摄影”并不简单指模仿素描绘画或者印象派朦胧效果的摄影,而是指一种与绘画(画面)美感共通的摄影。直接摄影的概念萨达克奇·哈特曼(Sadakichi Hartmann)的《为直接摄影辩护》(A Plea for Straight Photography)一文刊发之前,就已经出现。哈特曼定义的直接摄影重点在于批评对底片过度的修改。而之前的《摄影作品》初期出现的“直接摄影”更接近纯粹摄影的概念。正已成转变的内驱动力是:艺术摄影;话语讨论的核心是:如果使摄影获得艺术感。第三章以《摄影作品》杂志为基础,梳理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与绘画与之间的讨论。20世纪初,摄影基本被认可为艺术。但艺术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作为艺术媒介,摄影与绘画,哪一方有更高的地位。随着画意摄影的兴起,摄影与绘画的界限逐渐模糊的情况下,一些敏锐的摄影师与摄影评论家开始意识到摄影可以、也应该成为一种独立的媒介。两种不同的艺术媒介(摄影与绘画)之间没有高下之分。另一方面,作为《摄影作品》的主编斯蒂格利茨,长期致力于将摄影纳入更广泛的艺术活动。事实上,在现代艺术发展进程中,《摄影作品》杂志提供了一个开放、没有限制的平台。来自摄影与绘画的不同艺术观念在此碰撞、讨论,在为现代艺术发展提供了如此具有活力的土壤的同时,摄影和绘画也相互影响,一起参与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构建。第四章讨论在《摄影作品》杂志中摄影本体在艺术之外的可能。在斯蒂格利茨看来,业余摄影师相对职业摄影师在个人的自由创作、对摄影本身的探索方面有更多的优势。根据斯蒂格利茨和克劳伦斯·怀特(Clarence White)的案例,摄影界也为业余摄影师的参与提供了路径和通道。从最初摄影分离派所主导的摄影作为“个人表达的媒介”和保罗·斯特兰德(Paul Strand)在最后一期中,对“真实的生活”的强调,暗示了纪实摄影的之后的发展。摄影分离会的另一位创始人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J.Steichen)则将艺术摄影应用到更大众的商业领域,发展出之后与商业、消费结合紧密的时尚摄影。
其他文献
<正> 一、明秦王府布局形式明朝时的西安城是朱元璋的二子秦王朱樉的治所。秦王府就建在城内地势高昂的东北区。王府建造规格,按中书省在洪武四年的议定:王城高二丈九尺,下阔
从1956年考入北大中文系算起,刘登翰教授的学术研究已逾六十年.2016年7月6日至7日,由福建省闽南文化发展基金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文联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
栀子又名山枝子、木丹、黄栀子、白蟾花、玉荷花、黄果树。其花洁白如玉、芳香馥郁,是理想的观赏花卉。栀子树有抗烟尘、抗有毒气体能力,凡种植栀子的地方,空气较新鲜洁净。其果
期刊
花木兰原型最早源于我国古代民间叙事诗《木兰辞》。1998年迪斯尼动画片Mulan和2009年末中国上映的同名电影《花木兰》都对这一原型进行了重新解读。这两部电影中的花木兰形
国外关于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是从Miller和Modigliani(1961)的股利无关论出发,沿着股利信号传递理论、股利顾客效应理论和股利分配代理成本理论三条主线进行的。Miller和Modi
为在提高检测率的同时保持较低的虚警率,提出一种不同于单一算法的基于特征选择和支持向量机的异常检测技术.首先用一个数据子集进行特征选择.通过构造函数来计算特征间的相似度
成本法一直是我国资产评估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评估方法,成新率是成本法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成新率有两种不同定义及其内涵,即实体成新率和综合成新率;成新率的计算一般
电影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专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它是音乐实用性的一种表现方式。电影音乐形象的展示,是随着时间的开展而发展,并且经过反复再现
本文从道德考量的角度重评莎士比亚的悲剧《李尔王》,指出该剧肯定了善的怜悯这一救赎力量。这一主题主要反映在天性温良宽宏的爱德伽受到邪恶的爱德蒙的利用所引发的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