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器官动量词作为动量词的一个小类,是从人体某些可以发出动作的器官名词借用而来,表示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汉语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人体器官动量词,这种语言现象在其他语言中却很少见到。“他无我有”的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国学生学习的困难。人体器官动量词与数词、动词组合时既受语法因素的限制,又受语义因素的限制,语义因素是内在因素也是核心因素。基于此,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为立足点,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筛选出24个人体器官词语,把这24个人体器官词语按照“VP+数词+N器官”和“数词+N器官+VP”两种结构输入BCC语料库中进行检索,发现“眼”、“口”、“脚”、“头”、“屁股”、“掌”、“拳头”、“鼻子”、“腿”、“耳朵”、“胳膊”这11个人体器官词语可以用作动量词。以这11个人体器官动量词组成的“VP+数词+N器官”和“数词+N器官+VP”两种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结构中的数词、动词进行了语义分析和偏误分析,并根据偏误类型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人体器官动量词对外汉语教学的不足。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问题;第二部分,分析这11个人体器官动量词的语义特点。并利用BCC语料库对“VP+数词+N器官”和“数词+N器官+VP”两种结构中出现的动词、数词进行穷尽性地搜索,分析不同结构中数词、动词的语义特点;第三部分,设计调查问卷,对外国学生在使用人体器官动量结构时出现的偏误进行数据统计。从调查结果来看,外国学生在使用人体器官动量结构时存在的偏误主要包括:误代、错序、误加三种,其中偏误数量最多的是误加类。根据偏误类型,笔者从母语和目的语语言项目的不对等,目的语的负迁移以及教材和大纲中人体器官动量结构内容的缺失三个方面做出解释;第四部分,从加强汉外对比,加强人体器官动量词与一般动量词的对比以及优化教材和大纲三个方面提出教学对策。并以人体器官动量词“眼”为例,给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的教案设计;第五部分为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