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国内对地下结构动力性能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不断出现的地铁隧道相互穿越工程的抗震问题。本文结合首都南水北调双输水隧洞穿越地铁五棵松车站的工程实例,基于部分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对地下结构动力性能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不断出现的地铁隧道相互穿越工程的抗震问题。本文结合首都南水北调双输水隧洞穿越地铁五棵松车站的工程实例,基于部分现场数据与监测资料,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方法,较为系统地对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受隧洞穿越影响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既有车站结构受穿越隧道影响下的一些抗震动力学机理,为进一步合理地改进和优化地铁隧道等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地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对近年来地铁车站的震害状况、特点与动力响应特性及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对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述;概述了目前应用于地铁地下结构的抗震减振措施;简述了三维动力有限元计算理论、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以及运动方程的求解过程;归纳和总结了土体本构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2)以南水北调双输水隧洞穿越地铁五棵松车站为背景,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简述了分析模型参数的选取,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以动力有限元方法为手段,忽略施工过程和加固的影响,对既有地铁车站受输水隧洞穿越前后的抗震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3)研究了在一定埋深下,输水隧洞间距对地铁车站抗震性能的影响。(4)指出了既有地铁车站受隧洞穿越抗震分析的必要性,认为在设计和施工输水隧洞时应充分考虑既有地铁车站的应力和位移增长量情况,以此来保证地铁车站结构和正常运营的安全性;提出地铁地下结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的两个准则,即应力控制准则和位移控制准则。应力控制准则控制既有地铁车站结构受新建结构物穿越时的应力增长量,使应力增长量保持在一定水平;位移控制准则使结构构件两端的相对位移在隧洞穿越后保持在一定水平。
其他文献
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是我国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中广泛采用的中小跨径梁式桥桥型之一。铰缝病害是混凝土空心板梁桥最为常见和典型的病害。目前国内一般研究针对既有混凝土空
水泥土加芯抗拔(浮)桩是一种新型抗拔桩,该桩型受力作用点设置在桩端,将传统的抗拔桩桩身材料受拉的状态转换为了受压状态,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抗拔桩所存在的桩身裂缝问题,提高
地坑窑民居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有的生土窑居形式,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陕西渭北一带、甘肃东部庆阳地区、山西南部运城地区。地坑窑民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冬暖夏凉,
在远场区域,隔震结构对减轻地震损害表现出的良好效果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将其应用到近断层区域内也是比较自然的想法。另外随着建筑用地的日趋紧张,地下室的利用也容易为人
混凝工艺是水处理中最重要的处理工艺之一。混凝工艺的核心技术是混凝剂的开发,混凝剂的优劣是决定混凝效果甚至整个水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混凝剂可与水溶液中的溶质、胶体和悬浮物颗粒产生混状物沉淀,从而达到去除水体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目的。开发新型高效优质混凝剂产品以提高水处理效果、降低成本、拓展应用领域,是水处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一方面是水资源的不断减少,另一方面是污水和废水的排放规模不断加大种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交通快捷和便利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国家开始构思和实施以桥梁形式跨越海湾或海峡。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作为一种新型的超大跨径桥梁结构形式,
本文以双层柱面网壳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粘滞阻尼器对该类结构的减震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消能减震参数分析,总结了影响减震效果的主要参数及其影响规律,为以后进行更深入的减震理
在实际工程中,很多梁柱节点并不是理想化的铰接或刚接,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半刚性连接,此称为半刚接钢框架,也称为半刚性钢框架。国内外学者已对半刚接钢框架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现代大跨度建筑结构如超高层建筑、大跨屋面结构,通常选用高强度的结构材料、并且结构形式新颖,与过去大跨结构相比,现代大跨结构更灵活,结构的阻尼比更小。因此,这些建筑结
核电已成为人类使用的重要能源之一。我国核电建设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我国同时也是一个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对作为核岛安全最后一道屏障的安全壳的抗震性能研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