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俾斯麦外交体系是德国建国后,俾斯麦在十几年间建立起来的条约联盟网络。也是俾斯麦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其中德俄关系是俾斯麦外交体系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也是俾斯麦外交体系的重要支撑点。一方面,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对俄国的关系部分继承了1871年前的对俄政策。德国统一前,普鲁士与沙皇俄国关系的基本方向是亲密友好的。两者不仅在经济、政治体制上有着诸多相似点,两国宫廷间的友好关系也是不可否认的。尤其是1866年到1871年间俄国在普鲁士统一德国的进程中予以的支持与帮助以及德国与西面邻国——法国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俾斯麦在制定对俄外交政策时不可能完全背弃普俄关系基础;另一方面俾斯麦也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在有限的空间内调动资源,利用其他国家与俄国之间的利益冲突,限制俄国的势力扩张。如果说德国统一前普鲁士一味满足俄国的外交诉求,在不对等的双边关系中处于下方与被支配的地位的话,那么德国统一后,俾斯麦则试图改变这一状况,为德国在双边关系中争取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此外,俾斯麦对沙皇俄国的个人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意志帝国的对俄政策:一直以来,俾斯麦对沙皇俄国都心存戒心,多次表露出建国前普鲁士对俄政策的不满。俾斯麦外交体系中的两次地中海协议与德俄签署的秘密协议《再保险条约》就是俾斯麦这一时期对俄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两次地中海协议是意大利、英国与奥匈帝国以照会形式达成的非书面协议,主要目的是联合遏制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势力扩张。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并没有直接参与地中海协议,而是间接方式促成了协议达成,并通过德奥同盟实现了与地中海协议国的非同盟性联合。而两次地中海协议期间签署的《再保险条约》却包含着与两次地中海协议相矛盾的内容。在此条约中,德国不仅承认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权利,还允诺在必要时为俄国提供相应的帮助。两次地中海协议与《再保险条约》的内容看似冲突,却并不违反俾斯麦外交思想的本质。俾斯麦认为,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外部的和平与安全。通过签署《再保险条约》,德国成功地将沙皇俄国的关注由西方引导到了近东地区,转移了俄国建立俄法同盟的注意力,避免了德国双线作战的困境。但俄国在近东势力的进一步扩张会激化与其他欧洲大国如英国、奥匈帝国的矛盾,威胁到俾斯麦苦心营造的欧洲均势。因此,俾斯麦必须通过另一协议遏制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鉴于《再保险条约》,德意志帝国不能直接参与这一反俄同盟。两次地中海协议恰好满足了德意志帝国的这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