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在细胞增殖和化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onna1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资料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正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长。手术和化疗是结直肠癌的常规治疗手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痛苦,延长其寿命,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而言,手术效果差,化疗却面临越来越频繁的耐药难题,因此,探寻治疗结直肠癌和提高化疗效果的新策略是目前非常迫切的任务。早在20世纪20年代,Otto Warburg就提出,肿瘤细胞能够通过糖酵解途径在缺乏氧的条件下获得能量,有些肿瘤细胞甚至在获得充足氧气时仍继续依赖糖酵解途径产能,肿瘤细胞这一特殊生化表型,被称为Warburg效应。因此,活跃的糖酵解代谢是恶性肿瘤细胞显著的生化特征,是肿瘤细胞能量ATP的重要来源。临床上已利用肿瘤细胞特异性的Warburg效应,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来诊断恶性肿瘤,而探索通过干预糖酵解代谢途径来治疗恶性肿瘤的策略正越来越受瞩目。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PDK)是细胞糖酵解关键限速酶丙酮酸脱氢酶(PDH)的调节酶。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中目前鉴定出有4种PDK同工酶:PDKI、PDK2、PDK3以及PDK4。其中PDK1在心脏、胰岛和骨骼肌中被检测到微量表达,在PDH磷酸化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尤其在PDH长期调节中尤为重要。研究发现PDK1的表达可被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调控,可能与肿瘤缺氧的环境有关。近年研究表明,PDK1除了具有糖代谢酶的催化活性,对细胞凋亡拮抗还有一定的影响,药物抑制PDK1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体外细胞培养显示,HIF-1α和PDK1在头颈部癌、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细胞中表达增高。但HIF-1α和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关系尚不清楚,PDK1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治疗意义以及其相关作用机制还尚不明确。化疗作为结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单药化疗已经被联合化疗所取代。PDK1蛋白兼有促进能量ATP合成和影响凋亡的双重功能,因此推测PDK1与结直肠癌化疗有关,抑制PDK1可能增强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线粒体功能的调节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以往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细胞中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线粒体膜结构不完整,且糖酵解途径获能导致线粒体膜静息电位高于正常,这些使得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被促进而凋亡被抑制。相关研究指出抑制PDK1能改善结构和功能,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但是这一效是否也是引起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之一尚需实验证实。本课题拟检测HIF-1α和PDK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观察HIF-1α与PDK1的关系;比较PDK1在正常组织和结肠癌组织中表达的区别与病理联系,以期说明PDK1的表达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通过抑制PDK1,观察结肠癌细胞增殖、化疗药物协同作用、凋亡相关因子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探讨PDK1在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化疗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技术观察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HIF-1α与PDK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了解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关系及与肿瘤分期、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2、采用RT-PCR、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Western印迹法,检测人结肠癌组织和4种人结肠癌细胞株PDK1基因和蛋白表达。3、应用MTT、BrdU掺入法、Hoechst33258核染色及Annex-V双染色法,观察PDK1阻断剂(Dichloroacetate,DCA)对结肠癌细胞活性、增殖、凋亡和化疗的影响。4、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 membrane voltage,ΔΨm)、胞内钙离子浓度,探讨抑制PDK1与线粒体功能异常导致的细胞凋亡的关系。5、在体内实验中,将LoVo细胞接种于裸鼠右侧腋下,用PDK1抑制剂和两种结肠癌常用化疗药物处理4周,测量皮下瘤体积并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Caspase-3和PCNA表达。结果1、结直肠癌组织观察到HIF-1α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浆和(或)胞核,肿瘤坏死明显的区域内和肿瘤浸润边缘尤为多见,PDK1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HIF-1α的表达阳性率为78.04%,PDK1表达的阳性率为76.20%,与癌旁结肠壁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者的表达不受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和肿瘤大小的影响(P>0.05);低分化肿瘤HIF-1α与PD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肿瘤(P<0.05);肿瘤有淋巴结转移者HIF-1α与PDK1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随着Dukes分期进展,HIF-1α与PDK1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C、D期表达情况较A、B期有显著差异(P<0.05);二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γ=0.727,P<0.01);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显示HIF-1α与PD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明确存在共表达现象。2、PDK1基因mRNA和蛋白在人结肠癌LS173T、LoVo、HT-29和SW620细胞中均明显表达,其中LoVo细胞中表达最高。3、不同浓度(0-90mmol/L)DCA分别作用LoVo、LS174T、HT-29、SW620细胞48h,结肠癌细胞活性和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小剂量DCA(2.5mmol/L、5 mmol/L)分别与化疗药物(5-FU和OXA)联合作用LoVo细胞48h。检测显示,与5FU、OXA单独作用LoVo细胞相比,联合小剂量DCA对细胞活性和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数据分析后显示小剂量DCA与5FU、OXA均有协同作用。4、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0-30mmol/L)DCA分别作用LoVo、LS174T、HT-29、SW620细胞48h,结肠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小剂量DCA联合5FU和OXA后凋亡细胞比例明显高于5FU和OXA单独作用,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DCA作用下,LoVo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钙离子浓度均下降,且联合5FU和OXA后下降效果更加明显。5、裸鼠体内实验中,三组LoVo移植瘤分别用DCA、OXA及两者联合用药处理后,皮下瘤平均体积和平均重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移植瘤(P<0.01)。与对照组比,三组药物处理的LoVo细胞皮下瘤增殖指数显著下降,而凋亡指数则明显升高。结论1、HIF-1α与PDK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和共表达现象,其表达不受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的影响,但在不同分化程度、不同Dukes分期和是否伴随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中二者表达阳性率呈显著差异,且二者表达呈显著正相关。2、PDK1阻断剂DCA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等机制来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3、抑制PDK1可通过增加线粒体膜通透性,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等机制来发挥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
其他文献
玉米免耕免耕直播技术已成为淮北平原重要的种植方式。针对秸秆全量还田下免耕直播玉米存在功耗高、土壤扰动量大以及被动式开沟装置易壅堵导致玉米出苗效果不佳的问题,本文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健康。乳腺癌早期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对
水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天体演化的重要部分。月球一直被认为是"无水"星体,但这一观点被最新的研究成果推翻。月球遥感红外光谱和Apollo样品分析结果均证实了月球表面能通过
农村社区合作社作为化解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体制逐渐显现的农村经营规模“零散化”弊端的模式,是中国农民自身实践的成果,并在其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由于
英语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听是英语技能中运用最基础,最广泛的部分。语言学习主要是通过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来实现的,而听是获得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主要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具有相当高的变异性,HCV感染后多数可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HCV基因型可以明显影响α干扰素抗病毒
文章从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探讨了宋蕙莲的一生,她全部的激情、意向和活动过程都在于指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她自我价值的定位既有物质价值的追求,也有精神价值的追求,既有为己价值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UA作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特殊类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混合学习便是新教学形式之一。本文重点就混合学习模式中的循环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分析各子模式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汉语综合课中的语法
目的探讨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脱细胞基质补片(以下简称SIS补片)在腹壁切口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3-01—2017-03-3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