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肾炎方是朱宗元教授治疗慢性肾炎的基础效方。本实验以西药依那普利,中成药肾衰宁做对照,研究肾炎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动物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旨在明确肾炎方作用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磷酸化Smad2/3(p-Smad2/3)等因子的表达,及其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理。 方法: 取清洁级远交群(Sprague Dawley,SD)雄性大鼠70只(体重:200g-220g),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炎方高剂量组、肾炎方中剂量组、肾炎方低剂量组、依那普利组、肾衰宁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他组均结扎大鼠左侧输尿管构建动物模型,术前三天开始灌胃,灌胃药物浓度:肾炎方高剂量组2.6g/ml、中剂量组1.3g/ml、低剂量组0.65g/ml、肾衰宁组1.76g/ml、依那普利组0.00084g/ml,假手术组、模型组为蒸馏水;各组灌胃剂量均为1ml/100g(大鼠体重)/次,每日两次;每三天称一次大鼠体重,以调整灌胃量。大鼠处死前一天搜集24小时尿液,记录总尿量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术后14天,乙醚麻醉,心脏取血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解剖大鼠,分别取出两侧肾脏,称重后,留下左侧梗阻肾脏,于福尔马林缓冲液中固定,行HE、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细胞的病理变化;行免疫组化,对TGF-β1、p-Smad2/3等因子在肾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1)各组SD大鼠存活情况:SD大鼠共有58只完成最终实验,假手术组9只、模型组7只、肾炎方高剂量组9只、肾炎方中剂量组8只、肾炎方低剂量组9只、依那普利组8只、肾衰宁组8只。 (2)体重:较假手术组,其余6组大鼠体重均有明显减轻,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5),这6组间大鼠体重稍有不同,但统计学无意义(P>0.05);肾脏重量: ①7组大鼠右肾重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 ②较假手术组,其余各组大鼠左肾重量、肾比值(左肾/右肾)均较高(P<0.05); ③肾炎方高、中、低剂量组、肾衰宁组、依那普利组低于模型组(P<0.05); ④肾炎方高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左肾重量、肾比值均低于肾衰宁组和肾炎方低、中剂量组(P<0.05),肾炎方高剂量组与依那普利之间无差异(P>0.05),肾衰宁组、肾炎方低、中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 (3)肾功: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升高(P<0.05),经过各组药物治疗后,三项指标较模型组均有所降低(P<0.05),其中肾炎方高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之间疗效相当(P>0.05),其效果均优于肾衰宁组和肾炎方低、中剂量组(P<0.05),肾衰宁组、肾炎方低、中剂量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病理:假手术组肾脏病理上无显著病变,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增宽,大量胶原纤维增生(P<0.05),经过各组药物治疗后,病理改变均有减轻,其中肾炎方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较模型组有明显减轻,胶原纤维表达明显减少(P<0.05),肾衰宁组、肾炎方低、中剂量组较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效果稍差(P<0.05),但较模型组疗效显著(P<0.05)。肾炎方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肾衰宁组、肾炎方低、中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5)免疫组化:假手术组无TGF-β1和p-Smad2/3表达,模型组较假手术组TGF-β1和p-Smad2/3的表达呈强阳性(P<0.05);肾衰宁组、肾炎方低、中剂量组较模型组,表达减弱(P<0.05);肾炎方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较肾衰宁组及肾炎方低、中剂量组表达明显降低(P<0.05),但较假手术组高(P<0.05)。而肾衰宁组、肾炎方低、中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肾炎方高剂量组和依那普利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肾炎方可通过影响UUO模型大鼠肾组织 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的TGF-β1和p-Smad2/3,从而阻止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