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ggy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股权集中国家,控股股东完全控制着上市公司,其对上市公司的支持作用能够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着控股股东侵占行为,这严重损害了微观层面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宏观层面的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稳定秩序。随着近两年经济增速放缓,控股股东资金匮乏现象严重,侵占现象有所抬头,因此,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约束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在众多约束机制中,声誉机制由于其成本低和惩罚力度大的优势,被认为是最完美的约束机制。本研究将深入剖析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作用。本文首先在理论基础中介绍声誉和控股股东代理的相关理论,并且从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三个视角分析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作用;其次,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建立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在对博弈均衡进行分析后,提出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的作用条件;再次,在前文研究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并据此选取变量和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最后,用我国上市公司2008—2012年的经验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研究结论。理论和博弈研究表明,声誉对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约束作用体现在控股股东声誉的约束和企业声誉的约束两个方面;然而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声誉对其侵占行为具有约束作用,而企业声誉的约束作用由于信息传递效率低和惩罚机制不完善等原因,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我国改善声誉机制作用条件的相关建议。
其他文献
近年来,作为新生事物,互联网金融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对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的依赖性很大,对内部审计的风险识别能力、大数据审计能力的要求也很高,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