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我国大型露天煤矿半连续工艺应用范围的研究出发,综合运用露天采矿学原理、采矿系统工程、技术经济学和计算机技术等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理论分析和现场工程实践,对露天矿大吨位卡车经济合理运距的确定、半连续工艺起点运距及矿山应用半连续工艺规模经济等内容展开深入研究。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应用灰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影响矿山生产成本的诸多因素,从中找出影响矿山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矿山抓住主要矛盾,降低主要成本因素对总成本的影响,提高矿山经济效益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计算卡车运输成本时引入了油价变动系数K,以研究油价变动时,对卡车经济合理运距产生的影响,得到了其经济合理运距变化趋势。给矿山的运输成本核算以及运距确定和设备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技术依据和参考。论文分析了半连续工艺下影响物料运距的因素,建立了物料运距计算模型。并对间断工艺与半连续工艺运输成本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半连续工艺运输成本模型,并通过实例分别研究了矿山一定年产量时半连续工艺的起点运距和采深一定、年产量变化时半连续工艺的起点运距;同时通过成本分析,确定了采深一定时,矿山应用半连续工艺的产量规模。最后,通过引入油价变动系数K,分析了矿山一定年产量、一定采深下,油价变动时对于破碎站初始设置位置的影响,对于矿山规避燃油价格变动带来的成本风险具有实际意义。论文以露天矿成本分析为基础,对半连续工艺系统建设和应用的边界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认为,建设条件是在假定(设计)的生产能力下采用半连续工艺替代单斗—卡车间断工艺的边界运距条件;应用条件是在系统已经现成的情况(即运距一定的条件)下,系统盈利、开机运行或废除的边界产量规模。论文通过实例研究对所建立模型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半连续工艺理论和建设大型高效低碳露天煤矿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