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土和黄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对比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or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色是长江泥沙的重要来源。开展紫色土土壤侵蚀过程研究不仅深化对土壤侵蚀规律认识,也为紫色土地区土壤侵蚀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本文通过模拟降雨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坡度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和黄土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紫色土和黄土具有不同的成因、矿物组成和力学性质,这是二者土壤侵蚀过程差异的内在基础。(2)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紫色土和黄土坡耕地侵蚀产沙量皆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紫色土坡面浑水径流量和侵蚀产沙量均大于黄土,坡度在紫色土坡面侵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降雨强度在黄土坡面侵蚀过程起主要作用。(3)紫色土和黄土侵蚀产沙量皆随坡度的增加呈先增大而减少的趋势,紫色土在坡度为25°时径流含沙量和侵蚀产沙量达到最大;而黄土在坡度20°时径流含沙量和侵蚀产沙量达到最大值。(4)降雨强度和坡度对坡面侵蚀过程和影响相互制约。当地面坡度小于15°下,降雨强度对紫色土和黄土坡面侵蚀产沙过程起主导作用;当地面坡度大于20°时,降雨强度和坡度对紫色土和黄土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同等重要。(5)细沟侵蚀对紫色土和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有重要贡献,受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影响,紫色土坡面细沟侵蚀量占坡面总侵蚀量变化于12.56%~82.67%;黄土坡面变化于8.67%~88.67%。(6)紫色土和黄土坡面侵蚀产沙量变化趋势与坡面水流水力学雷诺数和弗罗得数的变化趋势相吻合。
其他文献
【考点透视】  古诗阅读鉴赏既是中考命题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有很大的困惑。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鉴赏能力,都在古诗鉴赏中有所体现。新版《课程标准》对鉴赏古诗的考查要求是: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欣赏词语、句子及表达技巧。中考命题素材一般是短小精悍、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选材范围大都集中在唐诗、宋词、元曲上。中考古诗鉴赏常见的题型有:分析诗歌中的
期刊
作为一个性格腼腆的人,我人生最初的玩伴和人没关系,而是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  小学时的暑假,大中午,我顶着烈日,不辞辛劳地捉蜻蜓,捉住后,我把它当自己的临时宠物,到处捕蚊子献给蜻蜓吃。大多数时候,蜻蜓都是有骨气的,不吃嗟来之食。或许是我捕到的蚊子不合它的胃口,喂了又吐,吐出来我还接着喂,乐此不疲。等这个游戏玩够了,或者我自认为蜻蜓吃饱了,便任它飞走。用现在的话讲,被我捉住的蜻蜓,心理陰影面积一定超
期刊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她从小就喜欢这首歌,崇拜歌中的流浪者敢于突破常规、感受未知、挑战自我的勇气,她幻想有一天也能体验流浪。然而,这个想法很快就被繁重的学业淹没了。  201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法学系。入学后,她勤奋刻苦,很快就成为法学专业的尖子生。上大二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优异表现,她又考入了竺可桢学院的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简称ITP),学习管理学,她的管理学畢业论
期刊
中华民族是诗意的民族,特别是發展到唐朝更是鼎盛时期。巍巍大唐(618—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一个属于诗的黄金时代,各种诗体也在这个时代得以充分发展。唐诗气象万千,神韵超逸,是千年来中国人陶冶教养与文学接触的最早媒介。  研究古诗,特别是唐诗,我们发现诗中会频频出现一个地理名词,那就是江南。在中国文学传统中,文人士大夫对江南的美学特质始终怀有深刻的心理认同。当他们无法从伦理力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期刊
“云”是古詩歌中常见的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李白的“云”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着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期刊
“二”为什么要换成“两”  某期《江南时报》上的文章《学开车竟练出“黑踵病”》中有一句话说:“张先生已经学开车二个多月,最近为了突击考试,几乎每天下午都在练车。”  从书面上看,这个句子似乎无大毛病。但是如果朗读一下,读出声音来,就会觉得这句话听来很别扭。因为口头上谁也不说“二个多月”,都是说“两个多月”。“二”和“两”所表示的数目是相同的,都是“一个加一个”,但在用法上有很大区别。在一般量词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