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结直肠癌UGT1A1*28基因分型,观察健脾益气方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探索精准医疗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方法41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来源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西结合肿瘤内科病房。以化疗前外周血UGT1A1*28基因检测结果为分层因素,按是否服用中药非随机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规范化治疗,试验组于早餐和晚餐后半小时各服用1袋(100ml)健脾益气方(以炙黄芪30g、党参15g、陈皮10g、半夏10g、炒山药30g、炒白术15g、茯苓10g、炙甘草10g、砂仁10g、木香10g、黄连6g、薏苡仁30g为基本方,随症加减)。中药汤剂统一由中日友好医院煎药室代煎,每剂煎出2袋共200ml,自接受含伊立替康的化疗前1日起服用至2周期化疗结束。分别于每周期化疗前后进行血常规、肝肾功、便常规、心电图检测,并观察患者腹泻发生情况、临床症状积分和体力状况评分。2个化疗周期后对TA6/7突变型及TA6/6野生型患者分别进行评价,以腹泻发生率及腹泻发生程度、临床症状积分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体力状况评分变化为次要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血液毒性、心脏及肝肾毒性评价安全性。结果1.对41例患者进行UGT1A1*28基因型统计,未发现TA7/7纯合突变型,其中9例为TA6/7杂合突变型(21.95%),32例为TA6/6野生型(78.05%)。2.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及临床症状积分、体力状况评分、化疗疗程、原发部位、转移情况、靶向药物使用等临床特征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可比;32例TA6/6野生型患者治疗2周期后,与对照组相比,16例试验组在腹泻发生率及腹泻发生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549),在临床症状积分、体力状况评分变化、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例TA6/7突变型经2周期治疗后,5例试验组和4例对照组的腹泻发生程度、临床症状积分和体力状况评分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益气方可降低高风险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患者的腹泻发生程度;对于不同UGT1A1*28基因型结直肠癌患者,健脾益气方均具有改善迟发性腹泻相关临床症状的作用,且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