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总量最大和发展最快的省份,同时它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政策试行的领头羊。为了贯彻落实2014年国家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政府也作出了积极的响应。作为广东省的一部分——粤东地区,汕头、汕尾、揭阳、潮州四市也于国家规定的时间(要求中小学在2015年实现就近入学的比例为:小学100%,初中90%以上)内实施就近入学政策,且根据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所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但随之也涌现出了许多问题。“就近入学”政策是我国政府制定实施的一项惠及民生的公益性政策,它不仅保证了我国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是保障社会公民均等受教育的基本措施,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积极的政策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就近入学”这一旨在体现公平、公正的惠民政策在实施中却频频遭到公众的质疑与反对,其中缘由何在?这一惠及民生的公益性政策要如何调整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目标和义务教育的新定位?如何才能更好的保障和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公正等特点?本文选取汕头、汕尾、揭阳、潮州四市为调研案例,以粤东地区就近入学政策为研究对象,根据粤东地区各市、县的地理位置,分别从农村、城市选取一定比例的学校,通过发放问卷与实地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找出粤东地区在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剖析隐藏在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旨在促进就近入学政策在粤东地区健康、有序的发展,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等方法,从汕头、汕尾、揭阳、潮州四市中农村、城市抽取小学131所、初中131所,共计262所学校。为了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分别从小学一年级、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中各抽取5名学生家长,每所学校抽取一名负责招生的教师或者校长作为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对象。对教师、学生家长共计发放问卷2227份,回收问卷1865份,回收率为84%;其中有效问卷1624份,有效率为87%。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研究发现,粤东地区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政策文本规定宽泛、不明确,界定不清晰;公众对该政策的了解与理解度不高;社会公众对就近入学政策存在一定比例的不满意;实际择校率远远高于国家的限定比例5%等等。本文认为:虽然广东省一直是我国经济大省代名词,但由于区域间的地理条件、优惠政策、经济基础的不同,导致省内区域之间的差距比全国还大,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就近入学,其阻力是可想而知的,即使是强制实施,也会因此加剧学生家长“以房择校”的行为。一种教育政策的颁布与实施,不仅需要政策自身的科学性,而且还需要政策执行者的有效执行、社会公众的理解与支持、监管部门及时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部门完善的评价体制等多方面、全方位的配合,才能得到更好的贯彻与实施。针对粤东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需要从多方面、全方位共同努力来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学生创造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第一,要加大对薄弱学校硬件的配套与更新、师资的吸引与培养、生源均衡方面的扶持力度;第二,要从决策机制、入学机制、就近入学招生政策、评估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第三、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对社会公众进行全方位的政策讲解与宣传;第四、还应该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为入学后的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