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发展角度的FDI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大多采取积极的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这是由于一方面FDI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资本缺口,更重要的是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可以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促进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然而国内外大量有关FDI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依赖于东道国自身的吸收能力,这其中主要包括两国技术差距、国内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等。近年来,国内金融发展程度逐渐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强调金融发展对FDI技术溢出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前沿性的研究领域之一。   为研究金融发展如何推动FDI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FDI技术溢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渠道:FDI技术溢出可以通过产业间溢出和产业内溢出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产业内的示范模仿、竞争效应、人力资本流动以及产业间的前向联系、后向联系和水平合作有效地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升级和革新,从而推动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随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国内金融市场如何对FDI技术溢出经济增长效应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国内企业在利用FDI技术溢出进行技术模仿或创新的过程当中有着较大的投资需求,这也就要求国内金融市场市场可以为其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完善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通过提供风险分散化和风险规避服务、降低信息获致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企业监督、改善企业治理结构、推动动员储蓄和资本积聚、提高国内的专业化分工和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从而为国内企业的技术实现提供足够的融资支持进而促进FDI技术溢出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反,发展程度低的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则会阻碍FDI技术溢出发挥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随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中国国内市场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分析发现:完善的国内会融市场确实可以促进FDI技术溢出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以及国内企业的技术实现过程,然而其发展水平需要跨越一定“门槛值”才可以产生积极影响。现阶段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仍没有跨越相应的“门槛值”,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FDI技术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基于金融发展角度对促进FDI技术溢出经济增长效应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发展民营银行,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资本积聚速度和资源配置效率(3)建立提供专业化科技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推动国内企业的技术实现。
其他文献
引言rn目前,无线基础设施设备供应商被各种挑战所困扰.这些挑战源于支持多个竞争的空中接口标准的需要,针对高带宽和频谱有效性(即GSM/GPRS/EDGE/UMTS或者IS95A/B/CDMA20001x
自2007年昆曼公路开通之后,接连发生了不少运输问题,如:运输费用过高,老挝的运输政策规定不完善及海关的管理制度不一致,通关费也没有达到政府的控制等。本文通过收集昆曼公路
记者明显感到,这几年,请国内媒体前往境外项目实地采访的邀约在逐渐增多.以《中国有色金属》杂志为例,我们先后采访报道了中色股份在哈萨克斯坦的工程项目、中国宏桥几内亚铝
期刊
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违背,学者们最开始都是围绕着是否存在这一现象展开,国内外学者对于是否存在盈余公告后股价漂移有着很大的争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国学者
初升的旭日折射着万道霞光沐浴着十月的第一天,高山昂首注目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大海屏息静听庄严的国歌.雄浑的旋律,激荡着三山五岳的回响,和应长江黄河的欢腾,奋进的中华人
期刊
双边投资协定是国家间为规范并有效保护和促进国际投资,协调缔约方之间的投资政策,确立彼此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机制。当前双边投资协定接近饱和,国际投资规则体系激烈变革,我国签署
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大量涌入中国,国际直接投资在我国呈现出新的双重集聚空间分布特征,FDI在中国的总体分布呈现东、中、西渐次递减的态势,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的外商投资
近年来,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对半导体IC设计和应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11月,五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三星、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和LG电子联合发布了手机充电器的五
精密导航功能通常易与汽车、飞机、船舶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在工业和医疗领域,导航功能同样得到广泛应用,从工厂机械和手术机器人到应急响应跟踪。导航问题目前有许多方案可以取得指向、驾驶、导向设备的位置、方向和运动等信息。实际上,许多应用依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是,在面临室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两国在经济发展上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制造业迅猛发展,印度制造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