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府建筑作为宫殿建筑与民居建筑中间层次的一种建筑类型,是民间了解宫廷的窗口。清代封爵不赐土的封藩制让清代的王府大量汇聚在北京,加上稳定的政治局势,经济繁荣的社会环境,致使北京地区的清代王府建筑成为了我国保存量最大、保护价值最高的王府建筑群体。作为清代王府中第二等爵位府邸的郡王府,不论是爵位的分封、王府的分府、还是王府的承袭,均有严格的等级和规制规定,同时与亲王府相比规模较小,更贴近传统四合院,与贝勒府相比规制规定更为严格的特点,使其成为了王府建筑中研究价值较高,但又比较特殊的一类。本文将以北京清代郡王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资料及现状调研资料的梳理,试图整理出完整的郡王府史料文献及建筑现状,分析郡王府建筑的规制特征,总结出郡王府建筑的空间形态布局特点,为完善王府建筑体系研究工作提供有力的基础。本文将目前能够查到的清代历史上出现的20座郡王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整理与现状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从王府的起源、王府的分封制度、郡王府的封袭及分府情况、郡王府的发展变化及郡王府的规制这五方面对郡王府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整理郡王府的基础数据;其次分别从城市空间、院落空间两个层面对郡王府“城”与“府”、“府”与“院”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探索郡王府的分布特点与选址因素,总结郡王府的布局特点;最后通过对郡王府正门、正殿、后殿、后寝、后罩楼五座单体建筑的研究及与规制的对比,总结郡王府单体建筑的特征表现。研究郡王府区别于其他王府建筑规制、空间布局及单体建筑的特殊性,对加深王府体系认识,发掘王府多样价值,填补王府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