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冯小刚贺岁片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777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大陆贺岁片的舵手冯小刚,如今成为中国电影界的领军人物,享誉世界。自1997年中国大陆的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以来,冯小刚导演的一系列冯氏贺岁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导航,创建一个电影的票房奇迹,给一直走在底部的中国电影市场注入了新鲜的元素。第一部贺岁片的成功,使冯小刚尝到了成功的滋味。随后,他还推出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等影片这些贺岁片获得了很大的成绩,甚至可以和欧美大型影片相提并论。冯氏贺岁片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文化的知名品牌和文化现象,它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新的庆贺模式,也是中国电影业开始专注观众的需求,把电影的个性,主题的选择和电影的情节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电影类型。冯小刚经常强调他是个市民导演,他的电影是为大众而拍的。尽管有些人对冯氏贺岁片有看法,但是冯小刚曾坦率地说过,他的电影是为大众拍的,不能为少数的影评人放弃大众的需求。可见冯小刚的电影深受大众文化的影响。冯氏贺岁片的大众化特质,不仅体现在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上,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贺岁片不论是价值判断还是审美取向,都呈现出一种平民视角:从大众容易接受的常规叙事出发,对大众的日常生活和世俗百态进行简单而形象的描述,用一种幽默嘲弄的语调来戏谑普通市民生活中的小故事,最终却以营造美梦的方式满足了电影受众自我宣泄的需求。冯小刚深入发掘了电影的平民化的本质特征,寻求大众需求和电影市场之问的缝接,努力构建鲜明的本土特征并形成成熟的艺术品格。本文《大众文化语境下的冯小刚贺岁电影》首先介绍冯小刚贺岁电影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与意义,从整体上理清关于冯氏贺岁片研究的脉络。第二章介绍冯小刚贺岁电影的美学基础。主要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二元对立的消解,文化的再现与建构以及传统文化的延续与重构这三个方面阐述。对于第一个方面先分析精英文化的批判立场和平民主义的立场的对立,又阐述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二分模式的消解。对于第二个方面,主要阐述大众文化的审美特质和审美趣味的诉求导向,第三部分主要分析电影与弘扬民族文化和表现传统审美心理的关系。第三章重点阐释冯氏贺岁片的本土特征。先从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身份和语言分析电影的平民意识,然后从西方的游戏理论分析电影的故事和情节游戏特质,最后从古典戏曲的叙事特质分析冯氏电影的团叙仪式。第四章,结合冯氏电影阐释其风格的变化以及对人文关怀和道德理念的坚守。不管是时代发展造就了冯小刚贺岁片,还是冯氏贺岁片反映了时代的变化趋势。简而言之,这个时代需要冯小刚贺岁片,它构成了独特的电影景观。冯氏贺岁品牌的建立,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
其他文献
<正>吉本芭娜娜(1964—)是日本现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本名吉本真秀子,1964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系文艺科。其父亲是日本著名的文本学品论家吉本隆明,
当前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越发复杂,如果资金管理不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制约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强资金集中管控已成为适
留学生作家处于中外文化交错的前沿,体会着先进文明带来的冲击和文化浪潮带来的巨变,他们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将以“五四
水稻种植农艺方式主要有两种:直播和移栽,移栽又分为插秧和钵苗移栽。在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大农业”国家,主要采用直播方式。直播是将水稻种子直接抛洒于大田,是一种无序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身份认证是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利用人体固有且具有唯一性的特征作为认证的依据,比传
影响电磁辐射健康效应的主要参数包括频率和强度。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来源、用途不同,其健康效应也不尽相同。微波(300MHz-300GHz)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900MHz是国际通用的
<正>回首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棉纺织行业整体表现稳定,特别是大企业优势更加凸显。行业企业面对不确定的市场形势,加快调整步伐,在科技创新、品
茶粉的特点是容重较小,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吸潮,粉的颗粒较小,尤其排风携带的粉尘颗粒更小,回收比较困难。而且,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茶粉的颜色变化较大,就此提出速溶茶粉啧雾干燥生产
发明创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原始动力,一些优秀的发明成果不仅能够造福人类,而且能够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加强对发明创造者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维护权利人的合法利益、确保技
当今社会随处可见的卡通形象涌入人们的视线,卡通形象设计俨然成为文化的载体向受众传达设计师的理念。它的诞生不仅代表着文化环境发展所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于此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