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外汇、外资等因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994年中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体制之后,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直接参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外汇买卖活动,外汇储备的增减对中国货币供给产生了直接而有力的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加大了物价上涨的压力。外汇储备对物价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传导过程来说明:国际收支顺差→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占款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上涨的压力在现行的外汇体制下,外汇储各的增加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程度如何,以及外汇储备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和防范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实施货币冲销政策,试图将外汇储备增加产生的通货膨胀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近年来,人民银行先后运用再贷款回收、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行票据、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冲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冲销组合方式。外汇冲销的效果如何以及在外汇冲销的作用下,外汇储备增加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如何,是货币当局平衡货币供求和进一步做决策的依据。首先,论文基于货币数量论的假设条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检验2002年第三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30个样本期间内,中国人民银行实施货币冲销政策的有效性;其次,论文通过基于回归残差序列的协整检验和基于回归系数的Johansen协整检验,研究我国外汇储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外汇储备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长期均衡对物价短期变动的影响;最后基于外汇冲销干预政策,提出几点缓解外汇储备增加引起通货膨胀效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