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对间充质干细胞(MSC)成骨分化的影响以及机制。2.探讨EPC对MSC成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利用全骨髓贴壁法从C57BL/6小鼠骨髓内分离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三代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情况;成骨、成软骨诱导检测其分化能力。2.利用差速贴壁法分离EPC,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第三代细胞表面分子,进一步采用体外管腔结构形成实验对其功能进行鉴定。3.茜素红染色检测MSC/EPC共培养、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条件培养基下(EPC-CM)对MSC成骨分化的影响。4.提取血管内皮前体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并用ELISA检测VEGF、TGFβ1、PDGF、IGF-1、SDF-1、b FGF的含量。5.在50%EPC-CM基础上,分别加入上述6个细胞因子的中和抗体,茜素红染色检测EPC-CM中参与促进间充质细胞成骨分化的细胞因子。6.阿利辛蓝染色检测MSC/EPC共培养、不同浓度的EPC-CM对MSC成软骨分化的影响。结果1.体外分离培养的MSC表达间充质细胞表面标记物,几乎不表达造血系细胞的标志物,具备成骨、成软骨分化能力。2.利用差速贴壁法所得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同时表达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标记物,并且能在基质胶上形成管腔样结构。3.MSC/EPC组矿化结节形成明显多于MSC组,钙盐半定量检测示MSC/EPC组OD值大于MSC组OD值,统计学分析P<0.001;50%EPC-CM组矿化结节形成多于25%EPC-CM组,25%EPC-CM组多于0%EPC-CM组;半定量分析50%EPC-CM组OD值大于25%EPC-CM组OD值(P<0.01),25%EPC-CM组OD值大于0%EPC-CM组OD值(P<0.01)。4.EPC分泌VEGF、TGFβ1、PDGF、IGF-1、SDF-1、b FGF。5.在50%EPC-CM下,加入VEGF、TGFβ1、IGF-1抗体的三组矿化钙结节数量相对于对照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6.MSC/EPC组的糖胺聚糖沉积量明显多于MSC组(P<0.001);糖胺聚糖沉积量在50%EPC-CM组、25%EPC-CM组、0%EPC-CM组无差异(P>0.05)。结论1.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或许是通过其分泌的VEGF、TGFβ1、IGF-1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2.在体外血管内皮前体细胞通过直接接触促进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